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古代汉语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古代汉语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古代汉语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6

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古代汉语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9

一、名词解释

1. 声训

【答案】声训是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它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推求字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声训可分为四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声训起源很早,先秦古籍中时常可以见到。汉代应用较广,刘熙的《释名》就是声训的专书。当时的声训,有时是出于主观臆测,尤其是关于事物命名的解说,不可尽信。直到清代,才有了较为精密的方法,运用“因声求义,音近义通”的原理来研究训诂,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2. 脱文

【答案】脱文是训话学中的一种注解术语,简称“脱”,也称“脱字”。这个属于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例如《诗经·周南·桃夭》孔颖达疏:“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阮元《校勘记》:“‘犹妇’上当脱‘人’字。”

3. 钱大昕

【答案】钱大昕是我国清代史学家、汉学家。字晓征,一字辛嵋,号竹汀。汉族,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钱大昕是中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响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参与编修《热河志》,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又与修《音韵述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一统志》及《天球图》诸书。

4. 郑笺

【答案】郑笺是汉·郑玄所作《<毛诗传>笺》的简称。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郑笺说,加以疏解。《郑笺》训话主要是字词句的训释,这是学者研究《郑笺》的重点,但《郑笺》也涉及整体内容的训释,关于这点历代学者没有涉及。从分析篇章结构、补释文题主旨、说明史实典故、解释名物制度看《郑笺》整体内容的训释,它从总体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的关照与把握,这对后世注释之学是极人的启发。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5.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答案】属:通“嘱”,劝酒。

6. 犹不改。宣子骤谏。

【答案】骤:多次。

7. 师进,次于陉。 .

【答案】次:军队临时驻扎。

8.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答案】鄙:边邑。

9.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然:转折连词。略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但是”。

10.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答案】措:放弃,放下。

三、简答题

11.说文解字的文字学和辞书学价值。

【答案】《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较为完备的字典,共收字九千三白五十三个,另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字学和辞书学两个方面:

(1)文字学价值

《说文解字》尊重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汉字的说解大部分是可信的。它收录了汉代能见到的古文字,是研究古汉语和古文字学极为重要的资料。由于许慎的收集和整理,使得一大批篆文形体能够有系统地保存下来,使我们能够了解到汉字形体演变和古今字义变化的基本情况,这是许慎的一大功绩。

(2)辞书学价值

许慎对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类,从中概括出五百四十个偏旁部首,把《说文解字》所收的九千多字分别列入五百四十个部首中去,这也是他的一大创造,对后世字典、词典编排的部首检字法有极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四、分析题

12.分析下列宾语前置句的语法结构(指出前置的宾语,前置的种类),并翻译全句。

(1)豈不穀是為? 先君之好是繼。

(2)姜氏何厭之有?

(3)居則曰:“不吾知也。”

(4)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5)其是之謂乎?

【答案】(1)①前置的宾语:不毅、先君之好。

②前置的种类: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会将宾语提前,并以“是”复指宾语,成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全句翻译:难道是为了我? 「只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

(2)①前置的宾语:何厌。

②前置的种类:上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需放在动词前。之,代词,复制提前的宾语“何厌”。

③全句翻译:姜氏有什么满足的呢?

(3)①前置的宾语:吾。

②前置的种类: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

③全句翻译:平日在家的时候,就说:“没有人了解我。”

(4)①前置的宾语:方城、汉水

②前置的种类: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常将宾语提前至介词之前。

③全句翻译:您如果使用武力,那么楚国(将)把方城当做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

(5)①前置的宾语:是

②前置的种类:文言固定格式“(其)……之谓也/矣/乎”,“其”表示委婉语气,在疑问句中表示“大概、恐怕”的意思,“之”复指“是”。

③全句翻译:大概是说这种情况吧。

13.阅读下列这段古文,解释下加横线的虚词的用法。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答案】(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于”用来引进处所,略等于现代的“在”“到”“从”“对于”“在……方面”等意义。

(2)生庄公及共叔段:连词“及”,用来连接名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与”。

(3)故名曰寤生:连词“故”,用来连接因果复句中的结果分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

(4)遂恶之:

①连词“遂”,用来连接因果复句中的结果分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因此”。

②人称代词“之”指代郑庄公。

(5)亟请于武公:副词“亟”,修饰动词“请”,表示“屡次”。

(6)公弗许:副词“弗”,修饰动词“许”,译为“不”。

(7)公曰:“制,岩邑也:语气词“也”,在句末表示判断。

(8)虢叔死焉,“焉”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此”的功能,可译为“在那里”。

(9)谓之京城大叔:人称代词“之”,代指“共叔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