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延边大学艺术学院635音乐表演理论综合[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强力集团

【答案】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在音乐界,以巴拉基列夫和评论家斯塔索夫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有共同见解和目标的小组,被称为“强力集团”或“五人团”。成员有: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们的基本主张是,走格林卡的道路,写俄国自己的题材,创作体现本民族独特个性的、真实而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2. 虞山派

【答案】虞山派是我国明代中叶兴起的一种古琴流派。创始人为严澂,在京师曾向琴人沈音及民间琴师学琴,失意后退居山林,又向徐门弟子陈星源学琴。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常熟虞山组织琴家结社,名为虞山派。严段曾主持编印了《松弦馆琴谱》,收入他弹过的29曲和撰写的文论《琴川谱汇序》,文章强调琴艺应发挥音乐本身的表现力。虞山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徐青山,是严微的师兄弟,但演奏风格不尽相同,严激提倡“清微淡远”,而徐青山则认为“调之有徐必有疾”,将严澂未曾收录的《乌夜啼》、《雉朝飞》、《潇湘水云》等优秀琴曲继承下来,所传30余曲,由他的弟子夏溥在清康熙十二年编印成《大还阁琴谱》。徐青山还著有表演美学著作《溪山琴况》共总结了二十四况。作者对每“况”都作了较详尽的阐述,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和嵇康等先哲的见解,强调孤高寡和的情调,追求静穆古雅的风格。

3. 写实戏剧

【答案】写实戏剧是在欧洲文化土壤上发展繁衍起来的戏剧样式,再现是其关照现实生活的主要方式,它截取较为完整的生活片段,并通过加工使日常矛盾更集中、更突出、使单个的场景获得普遍的意义,从而艺术地重现特定时代社会风云的变幻、世态人情的冷暖,亚里士多德对戏剧摹仿特点的阐释是写实戏剧的最初理论基础,代表性作品有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老舍的《茶馆》等。

4. 易卜生

【答案】易卜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他的戏剧道路可以分为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三个阶段,主要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培尔·金特》、《野鸭》等等,其中的《玩偶之家》最为著名,创立了一资本主义社会中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的

社会问题剧,这种社会问题剧在结尾没有直接结论,没有任何暗示,对社会问题的讨论不是通过抽象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化渗透在剧情和典型人物性格之中。

5. 梆子腔

【答案】明末清初的戏曲声腔。明末清初形成于山陕交界的黄河两岸,有“山陕梆子”之称。清初,梆子腔被称为“乱弹”、“西调”等。乾隆年间,梆子腔名旦魏长生进京轰动剧坛,梆子腔流行全国,发展出各地特色不同的“梆子”,形成庞大的声腔体系。梆了腔的共同特点是以梆击节,有胡琴伴奏。

6. 故事片

【答案】故事片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片种,也是电影产业的经济支柱。它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叙述虚构的事件情节,由演员饰演的角色塑造人物形象。当今一部故事片的长度一般在90-180分钟之间,内容宏人、情节复杂、时间跨度大的故事片有时一会选择多部曲的模式。

7. 景别

景别是被拍摄的事物(可以是人、物或环境)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根据这种范围的比重和画面表现空间(一般是以画框内成年人身体部分多少为标准),可以进一步分景别为若干种,主要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答案】

8. 起承转合

【答案】起承转合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种四句体段落结构方式。它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四个乐句的落音按一定的调式功能逻辑进行。1, 3两句结束在不稳定的音级上,2, 4两句结束在稳定的音级上。第1句常结束在主音的上方五度音上,第3句常结束在主音的上方二度音或四度音上。

第二,第3乐句在音调、结构、旋律线、节奏等方面,与前后乐句形成一定的对比关系。 第三,第2, 4两个乐句结束在相同音高的主音上。此外,二者之间或是重复(包括变化重复)的关系,或是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音调。民歌《孟姜女》就是“起承转合”结构的典型。

9. 固定镜头

【答案】固定镜头是指摄影机以固定机位、固定焦距、固定方向、固定角度拍摄的镜头,当然被摄对象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固定镜头是一种静态造型力式,它的核心就是画面所依附的框架不动,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于美术作品和摄影照片。画面中人物可以任意移动、入画出画,同一画面的光影也可以发生变化。

固定镜头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客观纪录和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的心理反应,给观众以深沉、庄重、宁静等感觉。当然固定镜头也有缺点,比如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固定画面框架内的造型元素相对集中和稳定,所以一个镜

头很难实现构图的变化。

10.工艺美术

【答案】工艺美术是以实用或装饰为目的,利用一定的材料和技术,按照美的原则设计制作而成的物质产品,是一种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工艺美术的特点是物质生产和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工艺美术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工艺美术代表艺术品有蓝印花布、玉雕、景泰蓝等等。

二、简答题

11.如何理解中国戏曲的虚拟性?

【答案】虚拟是戏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段,艺术创作都需要夸张和变形。

(1)戏曲的虚拟性是为广大观众所认同的舞台表现手段

戏曲的虚拟性是通过表演、舞台美术等手段对时间、空间进行加工,并为广大观众所认同的舞台表现手段。

(2)戏曲的虚拟性的产生

戏曲的虚拟性的产生是在戏曲发展过程中物质条件相对低下,舞台技术条件落后,大量演出在流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很难依靠原态模拟生活,制造真实幻觉来进行艺术创作,只能通过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生活本质的内容。

(3)戏曲的虚拟性的心理基础是戏剧的舞台假定性。

(4)戏曲的虚拟性的两个方面

①对舞台时间和空间的处理灵活性上

在戏剧假定性的基础上,利用舞台手段,延展空间和时间(一个圆场,十万八千里; 几声更鼓,夜尽天明)。

②表现手段的程式性

道具、服装、化妆等舞台美术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已经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可以认知的虚拟环境、情绪,同时通过符号感极强的程式化表演,将情绪、叙事线索、美感等传达给观众。

(5)戏曲的虚拟性符合中国传统美学中“得意(神)忘形”的创作原则

戏曲的虚拟性符合中国传统美学中“得意(神)忘形”的创作原则,即捕捉描写对象的神韵和本质,不刻意追求外形的肖似和逼真。

(6)虚拟的手法解放了戏曲舞台,为创作者提供了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

12.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表演特点是什么?

【答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特点是追求本色、即刻起兴、自娱自乐、异彩纷呈。

(1)追求本色

①追求本色是指民族民间舞蹈表演必须追求风格、韵味的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