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主要组成部分,信用等级迁移矩阵是信用风险的量化和测算的主体,信用等级迁移矩阵的研究工作是信用风险研究的基础与关键,进行信用等级迁移矩阵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水平,为信用投资组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初步基础。实践中,信用等级迁移矩阵对公司、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风险和投资组合管理方面、债券的评估、BaselⅡ要求的银行监管方面、新生信用工具的定价、套期保值和投资组合分散化等,都需要对于动态行为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完全描述。目前国内已有的关于信用等级迁移矩阵的实证研究,多是针对于某些特定样本,或是通常选取一年、二年、三年这样的相对较短的时间期限等,而本研究在兼顾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的同时,将尽最大可能保障所选取的时间期限足够长、样本容量足够大,进而使得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广泛性、代表性,并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等级发展变迁的过程、变迁原因,及其与宏观经济因素的联系。本文在对样本在各考察年份的信用等级作出评定后,分别用Aalen-Johansen模型、群组法来估算样本各年期信用等级迁移概率矩阵,并对二种算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进而从实证的角度来对这二种方法进行评述;此外,将实证结果与国外已有研究结果作对比、发现差异,并从宏观方面来进行验证和解释,从而将信用等级迁移矩阵这一微观金融分析工具与宏观经济发展与分析联系起来,更进一步说明信用等级迁移矩阵是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