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与( )的比率。
A. 系统误差
B. 误差
C. 随机误差
D. 总方差
【答案】D
【解析】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或称有效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即:,式中代表测量的效度系数,代表有效方差,代表总方差。
2.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是( )。
A.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B.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C.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 瑞文推理测验
【答案】A
【解析】①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②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是在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基础上,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于1961年经过修订而成的;
③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于1939年编制了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于1949年初发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1955年韦克斯勒将量表进行了重新修订和标准化,编制成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④瑞文推理测验是英国心理学家瑞文创制的。
3. 项目难度的分布一般以( )分布为好,这样不仅能保证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而且可以保证整个测验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
A. 正偏态
B. 峰态
C. 负偏态
D. 正态
【答案】D
【解析】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区分度降低,研宄显示,项目的平均难度在0.5左右,且项目难度的分布呈正态分布时区分度较高。
4. 下列关于测验难度与区分度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是( )。
A. 难度越大,区分度越高
B. 难度越小,区分度越高
C. 难度居中,区分度最高
D. 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C
【解析】难度较高或较低,都会使区分度较低,中等难度具有最高的区分度。
5. 下面是某选拔测验中四道选择题的项目分析数据,根据项目筛选的一般要求,最佳的项目是( )。
A.P=0.21, D=0.45
B.P=0.88, D=-0.30
C.P=0.47, D=0.43
D.P=0.62, D=0.15
【答案】A
【解析】在选拔测验中,难度(P[0, 1])最好接近于录取率,理论上,题目的难度接近或等于0.50是比较理想的,此时项目具有最大的鉴别力(D[-l,+1])。鉴别力指数D 在0.4以上,则认为题目很好。
6. Z=A+BZ式中Z 为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 、B 为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加上一个常数是为了去掉( ),乘以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
A. 整数
B. 小数
C. 负值
D. 分值
【答案】C
【解析】由于在Z 分数中经常出现小数点和负数,而且单位过大,计算和使用很不方便,所以通常需要将Z 分数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量表分数:Z=A+BZ。Z 为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 、B 为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加上一个常数是为了去掉负值,乘以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加或乘一个常数并不改变原来分数间的关系,属于线性变换。
7. 信度只受( )的影响。
A. 系统误差
B. 随机误差
C. 恒定效应
D. 概化理论
【答案】B
【解析】信度是测验的稳定程度,随机误差既影响效度也影响信度,系统误差只影响效度不影响信度。恒定效应是对测验分数的稳定的影响,只影响效度不影响信度。概化理论是测验理论之一。
8. 最早使用T 分数者是( )。
A. 推孟
B. 西蒙
C. 麦柯尔
D. 桑代克
【答案】C
【解析】T 分数最早由美国测量学家麦柯尔使用,T 分数的“T ”来自推孟及桑代克的人名首字母,以纪念他们对心理测量的伟大贡献。
9. 比率智商(IQ )是( )与实足年龄之比。
A. 生理年龄
B. 真实年龄
C. 心理年龄
D. 智力商数
【答案】C
【解析】智力商数简称智商,包括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比率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离差智商是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的标准分数。
10.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叫做( )。
A. 团体
B. 常模团体
C. 样本
D. 受测人群
【答案】B
【解析】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它用一个标准的、规范的分数表示出来,以提供比较的基础。换句话说就是在参照常模解释分数的时候,被作为参照的群体,将应试者的分数和该参照团体的分数进行比较,并以该分数在这个团体中的相对位置高低或者等级来描述被试者的素质或者特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