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851管理学(电气)之《管理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答案】(1)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的概念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是指管理者在选择了某方案后,如果将来发生的自然状态表明其他方案的收益更大,那么他(或她)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其最终选择的是后悔值最小的方案。在决策者不知道各种自然状态中任何一种发生的概率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的决策目标是避免较大的机会损失。

(2)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的步骤

①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后悔值一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一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

②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③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

2. 管理的领导职能

【答案】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者在执行领导职能时,一方面要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使之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另一方面要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使组织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协调统一。其具体途径包括:激励下属、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冲突,等等。

3. 学习型组织

【答案】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是指由于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与工作有关问题的学习、识别与解决中,从而形成了具有持续适应和变革能力的一种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员工们不断获取和共享新知识,并有意愿将其知识用于制定决策或做好他们的工作。学习型组织能认识和适应环境,进而能动地作用于环境。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4. 指挥

【答案】指挥是指对下属的活动给以指导,使企业的各项活动互相协调配合。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全面了解企业职工的情况及职工与企业签订合同的情况。管理人员应与下属人员经常交往并进行考核,对不称职的人员应立即解雇。对组织结构也应经常加以审议,依据管理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和改组。

5. 沟通

【答案】(1)沟通的定义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即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沟通的目的是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

(2)沟通过程包括的四个要素

①信息源,又称为信息沟通的发送者,是指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送者。

②信息内容,即沟通的内容,组织中沟通的信息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包括正式沟通中的内容,也包括非正式沟通中的内容; 既包括书面的内容,也包括口头的内容。

③信息的接受者,即沟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一方。在沟通的不断循环过程中,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的身份会不断改变,特别是在双向沟通中。

④沟通渠道,即信息交流的通道。不同沟通渠道的沟通效率是不一样的。

(3)沟通的意义

①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③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二、简答题

6. 结合管理者的定义描述管理者的技能。

【答案】管理者是指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即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够有效地执行管理职能,取得预期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是否真正掌握了管理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包括:

(1)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又称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指管理者的综观全局,把组织看做一个整体,认清左右形势的重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据此准确地分析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当今社会,决策对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而概念技能又是影响决策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因素,拥有出色的概念技能,可以使管理者作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决策。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又称人际交往技能,是指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联络、处理、协调组织内外人际关系的能力; 创造一种使人感到安全并能畅所欲言的氛围,从而激励和诱导

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能力; 正确地指挥和指导组织成员有效开展工作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所有管理者都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这种技能对处于管理各层次的管理者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影响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

(3)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要具体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其熟练程度。技术技能与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业务密切相关,在管理者技能层次结构中,属干最具体、最基本的技能。管理者越是熟练掌握技术技能,就越能够有效地指导下属工作,从而越能受到下属的尊重和信任。所以,管理者都应当掌握技术技能; 但一般情况下,管理层次越低,越需要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因为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十训练下属或回答下属人员提出的有关具体工作方面的问题。

7. 针对下属不同的成熟程度,领导者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领导方式?

【答案】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又称情景领导理论,是由科曼首先提出的,后由保罗和布兰查德予以发展。该理论认为,领导风格的有效性由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下属的成熟程度这三个因素来决定。随着下属的成熟程度由低到高,形成了领导的生命周期,即“高工作一低关系、高工作一高关系、低工作一高关系、低工作一低关系”这样一个周期。如图所示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任务和行为这两种领导维度,并且将每种维度进行了细化从而组合成四种具体的领导方式。具体包括:

(1)指导型(telling )领导(高任务一低关系)。适用于低成熟度的情况,下属既不愿意也不能够担负工作责任,这种情况下,领导者需要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怎么样以及在何时何地做。

(2)推销型(selling )领导(高任务一高关系)。适用于较不成熟情况,下属愿意担负起工作责任,但他们缺乏工作的技巧而不能胜任。领导者同时提供指导行为与支持行为。

(3)参与型(participating )领导(低任务一高关系)。适用于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属能够胜任工作,但却不满意领导有过多的指示和约束。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