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基于德育教学需求的小学高年级品德课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学生;教学需求;德育;课堂教学

  摘要


人们通常把学生的道德问题归结为品质问题,或把学生道德问题完全诉诸于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的环境问题,完全脱离学生本身的需要去评判和研究道德问题。其实,道德作为社会规范,是在协调人的各种需求关系中产生的;道德作为社会意识是人的社会需求、精神需求,道德问题的产生与道德需求密切相关。道德需求作为德育教学需求的构成之一,是学校进行德育教学的内驱力,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对过道德生活的接受和渴望,对学习道德的需求,就是对德育教学的需求,对德育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求。因此,提高德育教学实效问题,必须弄清楚德育课堂教学背后的学生需求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有效解决。本文所出现的德育教学需求单指学生的教学需求,可以具体学生对教学目标的需求、内容的需求、参与性的需求以及对教师素养的需求等等。但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与唯一性,导致教师侧重于道德认知灌输,关注道德认知的掌握,轻视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间的复杂性,过高的估计了理性作用,疏忽了学生在道德发展中的情感、个性等因素,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需求。本文正是从学生对德育教学的“需求”出发,以“教学需求”为切入点,调查了碑林区两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分析并掌握了小学六年级学生对德育课堂教学需求的整体倾向性,并剖析了六年级学生教学需求的特性。基于问卷调查结论,笔者提出了多途径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教学改革策略。为了对此问题有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作者又对5位品德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并分析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内容,提出实现教师关注与学生需求的高度统一等教学改革策略,为品德课教师提供教学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