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和其他国家的人士接触的过程中,你感到最难适应的是什么?

【答案】在中国教师中曾经进行的调査显示,他们在美国学习或进修过1~2年。他们在文化方面感到最难适应的与英美教师完全不同:

(1)身体接触(包括拥抱、接吻、拍打等)。

(2)与美国人谈话„

(3)衣着。

(4)在社交场合如何处理尴尬的场面,

(5)交朋友等。

由此可见,对于异文化不适应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只是人们不适应的方面有所不同而已。

2. 《人民日报》属于组织传播还是大众传播?

【答案】《人民日报》属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是在学校、公司、工厂、机关、军队、党派、群众团体等内部的传播。大众传播是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这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上的各种信息等。因此,《人民日报》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

3.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案】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利弊有: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没听过“个人文化”的说法。过分强调个人文化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一、简答题

1. 非语言交际是否一成不变?你能否举出例子说明它的变化?

【答案】非语言交际不是一成不变的。

例如,在我国,历代朝廷都对于官服的颜色、花纹、式样有极严格的规定。黄色是帝王服装的颜色,文武官员不论职位多高都不得使用。而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服饰的文化功能就发生了变化,黄色不再是帝皇家的专属颜色。而服装的颜色和花纹不再受到严格的规定。如今,服装的要求与场合的关系更密切些。场合正式,对于服装要求比较正式。在非正式场合,衣着可以比较随便。

2. 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没有大家一致接受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答案】由于人们的学术背景不同,因此在进行研究时采取的理论与方法有所不同:

(1)人类学家一般采取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的方法,他们收集的材料往往生动而丰富。

(2)心理学家的文章中通常有精确的数据和严密的分析,因此具有更大的说服力。

(3)语言学家利用收集的语言材料说明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一般都很具体。

(4)传播学家重视理论,对于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探讨最多。

(5)不少学者在从事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时交叉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就跨文化交际学整个领域而论,早期似乎是人类学的影响最大,学者和研究人员从人类学得益最多。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的影响次之。

3. 价值观与社会习俗比较,哪一个更难改变?

【答案】(1)价值观与社会习俗比较;价值观更难改变。

(2)价值观形成以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

一般说来,一个人学习异国的语言、习俗和社交规则等虽然不易,但并不是不可达到的目标。只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具有一定的条件,还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真正了解另一种文化的价值观却是极为困难的。

一个人可以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很长的时间,掌握其语言,了解其习俗,但是,仍然可能不理解其价值观中的某些部分。这里不妨引用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多年的加拿大心理学家Michael Bond 的一段话:“我来香港已过第15个年头了,但我仍然感到像一个初来乍到、被中国人所包围的外国人。日常社交活动中,有许多出乎我意料的事,就连在此的老年同行也还时而吃惊,时而高兴,时而愤怒,时而感到困惑。”接着他举出四个例子,说明他的困惑,而这些例子都与中

国人的价值观有关。对于一个专门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学者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一般人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