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639中国当代文学评论写作之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周扬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都有哪些贡献?

【答案】(1)周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了文学大众化问题。四十年代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充分肯定了赵树理创作“是真正的新形式、民族新形式。”1942年以前,周扬所写的《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和《精神界之战士》,对鲁迅思想的发展、鲁迅早期的思想和文学观作了阐述。同时还参与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发表有关文章。1942年他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后积极贯彻执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2)周扬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实践,涉及到文艺的阶级性与自由、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艺的人性与人民性等重要问题,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周扬这一时期的理论围绕中国化与克思主义文论中的核心问题展开,奠定了此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调。

(3)周扬写有《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十五年来的苏联文学》《现实主义试论》《典型与个性》《关于国防文学》《文学与生活漫谈》等。他翻译了《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介绍了高尔基等苏联文学,探讨了许多发展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论问题; 他还翻译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译名《生活与美学》)一书,并写了介绍作者的序言,是中国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第一人。

总的来说,无论对中国革命的文艺运动,对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还是对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议,周扬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2. 韩少功《爸爸爸》的思想艺术特色。

(1)《爸爸爸》的思想内容

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患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2)《爸爸爸》的艺术特色

①浓重的神秘色彩

它在模糊的历史环境中再现破碎的生活场景,具有浓重的神秘的氛围,山川风物,无不神奇灵异,事件细节,无不荒诞离奇。

②隐喻手法的运用

运用了隐喻的艺术手法,打破了惯常的时空方式,使得他笔下的楚文化诡异、怪诞,具有神秘的异域情调、怪异的神话意味和浪漫的远古遗风。

③象征化的手法

丙患只有背篓高,生下来就像个小老头。他思维混乱,语言不清,一生之中只会用“爸爸爸”或“X 妈妈”来表达自己肯定或否定的情绪。鸡头寨村民无事时都拿丙患来取乐,村民们用他来占上吉凶,丙患也被奉为神抵。丙崽是一个象征物,象征着愚昧又神秘的湘楚文化,同时丙患也是村民群体形象的抽象符号,象征着人类自我观照的能力。

总体而言,《爸爸爸》以丙崽为主人公,象征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谶语般的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同时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

【答案】(1)《爸爸爸》的思想内容

中篇小说《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患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2)《爸爸爸》的艺术特色

①浓重的神秘色彩

它在模糊的历史环境中再现破碎的生活场景,具有浓重的神秘的氛围,山川风物,无不神奇灵异,事件细节,无不荒诞离奇。

②隐喻手法的运用

运用了隐喻的艺术手法,打破了惯常的时空方式,使得他笔下的楚文化诡异、怪诞,具有神秘的异域情调、怪异的神话意味和浪漫的远古遗风。

③象征化的手法

丙患只有背篓高,生下来就像个小老头。他思维混乱,语言不清,一生之中只会用“爸爸爸”或“X 妈妈”来表达自己肯定或否定的情绪。鸡头寨村民无事时都拿丙患来取乐,村民们用他来占上吉凶,丙患也被奉为神抵。丙崽是一个象征物,象征着愚昧又神秘的湘楚文化,同时丙患也是村民群体形象的抽象符号,象征着人类自我观照的能力。

总体而言,《爸爸爸》以丙崽为主人公,象征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谶语般的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同时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

3. 简述“陈灸生系列”中高晓声对陈负生性格的塑造和发展。

【答案】“陈灸生系列”包括《“漏斗户”主》《陈负生上城》《陈灸生转业》《陈灸生包产》《战术》《种田大户》《陈灸生出国》。陈灸生是高晓声着力塑造的一个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既凝聚着农民的传统美德,折射出新时期农民的深刻变化,同时,还承受着因袭的心灵重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人生国民性的深深忧虑和严肃思考。

(1)“陈奥生系列”中高晓声对陈焕生性格的塑造

①《“漏斗户”主》中的陈负生

陈灸生具有勤劳、善良、憨实、厚道、质朴等美好品格。《“漏斗户”主》中的陈负生,虽然“饿得头昏目眩”但他的“脊梁骨仍然是挺着的”,而且“干起活来,像青鱼一样,尾巴一扇,向前直窜,连碰破头都不管。”不心疼力气,不耍滑偷懒。他相信“共产党能够使他们的生活好起来”。政策调整后多分了粮食,本来是自身的劳动所得,还感动得泪流满面,以为是别人赐给他的,足见其善良厚道的一面。

②《陈灸生上城》中的陈奥生

摘掉“漏斗户”主帽子的陈奥生,美好品格仍未改变,卖油绳不搞投机取巧,全靠自家的原料和手艺,而且徒步上城出售。他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相信会越来越好”,对党的干部吴书记在他生病之际的“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感激得“流出晶莹的泪珠。”

③陈奥生性格的塑造

作为从特定历史环境中走出来的传统农民,陈灸生的血液里还流淌着旧时代的遗传基因,他的身上还残存着极“左”路线的长期统治造成的奴性、愚味、自卑自贱,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目光短浅和阿Q 式的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等弱点。

(2)“陈奥生系列”中高晓声对陈焕生性格的发展高晓声1980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陈奥生上城》后,又陆续写作了以陈负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陈奥生转业》《陈灸生包产》《战术》《陈负生出国》。这四篇小说体现了高晓声对陈负生性格的发展。

①简要内容

回村后,陈奥生担任大队采购员,由于与地委书记的关系,不仅完成采购任务,而且得到600元奖金。发财后,他平添许多烦恼和“惶恐”,便决计辞职干老本行。他一门心思种田,当年获得丰收。想造屋又舍不得钱。别人劝他搞副业,他怕担风险,就大包产,成为种田大户。一次偶然的出国机会,又有种种奇遇。作者以轻松的笔调,幽默的语言,悲喜交集地写出处于改革时代的中国农民终于迈出改革的第一步,又由于传统的精神重负使这一步走得极为艰难,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农民的深沉思考。陈奥生这个形象塑造得很成功,陈负生性格已成为国民性格中美德和弱点的一面镜子,越来越显示出普遍的社会意义。

②陈灸生性格的发展

陈灸生性格中虽然有自卑、自欺的特点,但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他己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农村普遍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之后,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他终于从历史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寻找自己和自己的位置。

总之,高晓声对陈负生性格的塑造是通过“陈负生系列”小说实现的,因此其性格随着时代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陈英生性格中既有老一辈农民的传统美德,又有根深蒂固的落后性,高晓声对国民性这一主题做出了深刻思考。

4. 你如何看待《马桥词典》引起的论争。

【答案】《马桥词典》是对传统小说文体的一次成功颠覆,而它真正的独创性,是运用民间方言颠覆了人们的日常语言,从而揭示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被人们意识到的民间世界。《马桥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