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838土地经济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答案】现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
(1)坚持城乡土地统一管理;
(2)土地管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3)建立完整、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体系;
(4)在统一管理城乡土地前提下,发挥各行业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的积极性。
2. 市场价值有哪些特点?
【答案】市场价值又称公开市场价值,是在满足以下条件下的进行交易的最可能价格。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
(2)交易双方出于利己的动机;
(3)交易双方一是精明的、谨慎的,并且了解交易对象和市场行情;
(4)交易双方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交易;
(5)不存在卖者因特殊兴趣而给予附加出价一一邻居购买、在紧邻处地产商购买、原使用者购买。
3. 简述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
【答案】影响土地价格的政策因素包括:
(1)国家发展政策;
(2)土地利用计划与规划;
(3)价格政策;
(4)税收政策。
4. 简述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
【答案】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包括:
(1)地域分异原则;
(2)区位利用原则;
(3)生态系统平衡原则;
(4)系统综合原则。
5. 专业估价与非专业估价的区别。
【答案】专业估价与非专业估价的区别包括:
非专业估价是指人人可以对某种物品的价格做出评估,其方法、精度差别巨大。
专业估价有五个特点:
(1)由专业人员完成;
(2)是一种专业意见;
(3)具有社会公信力;
(4)实行有偿服务;
(5)承担法律责任。
6. 简述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土地经济供给与自然供给的联系与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自然供给是土地经济供给的基础,土地经济供给只能在自然供给的范围内变动。
(2)土地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小同用途而言的。
(3)土地的自然供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一定的,无弹性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是变化的,有弹性的,并且不同用途土地的供给弹性是不同的。
(4)人类难以或无法增加土地的自然供给,但可以在自然供给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供给。
二、论述题
7. 试述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
【答案】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非农产业发达。农业劳动力已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且这些劳动力转移后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这样,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农业劳动力人均负担的耕地面积才能增加,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才成为可能。
(2)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农机化水平的提高,要求经营土地面积的扩大有利于农机的充分利用。在以手工和畜力为主进行操作时,自然就不存在扩大规模的客观动因。
(3)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加强。一般说来,较大规模经营的成功与否,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状况。这种服务的项目愈广泛、质量愈高,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实现可能性也愈大。
(4)经营者素质的提高。大规模经营与小规模经营相比,肯定需要经营者有较高的素质。这些素质包括经营者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管理能力、责任心等。
(5)集体经济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能力在规模经营的起步阶段给予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扶持,并能在受灾年景给予经济保险,也是一个重要条件。
8. 论述现阶段中国土地市场的机能。
【答案】现阶段中国土地市场的机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在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下,土地利用极不合理。在农村,不是按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来安排生产,而是搞“小而全”,或只顾眼前利益进行掠夺性使用; 在城市,行政划拨,无偿使用,因而土地使用上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的现象相当严重。在位置极佳的市中心地带,用地单位很多不是经济效益最高的商业企业,而是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城市规划难以实现:商业区、住宅区、行政事业办公区等零碎散乱,极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重工业生产基地不是安排在原料产地,而是设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内; 土地资源利用状沉如此,其利益也就很难归位。在1988年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前,国家作为城市土地的所有者,基本上没有向土地使用单位收取地租,因土地位置优越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完全由企业(使用者)得到,利益主体严重错位。这种弊端只有通过建立土地市场来解决。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宏观分配和微观流动,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地租能真正地归土地所有者所有,而投资土地的利益又能为使用者所得。这样,不但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而且能实现土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宏观调控
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土地市场的建立,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杠杆。国家通过对土地市场的干预,提高或降低某类用地的价格或租金,就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土地保障。比如,国家为了促进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的发展,可降低其用地价格,以此提高其生产利润,促进其扩大再生产; 倘若要压缩楼堂馆所的建设,就可提高其用地价格,以减少其生产经营利润,抑制其发展。
(3)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土地市场的发展,必定加速房产市场的形成。没有土地市场,而只对住宅实行商品化经营,是不可能使房产市场正常运转的。建国以来,我们在城市建设(包括住宅建设)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但由于实行土地无偿使用方式,不但巨额投资收不回来,而且每年还得支付大笔维修费,使得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十分医乏。同时,随着城市扩大,人口增长,住房困难户越来越多,城市用地也日趋紧张,使房地产业处于恶性循环中。而土地市场的开辟,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行,就可使国家收回投资,并提供大量的城市建设资金促进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4)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经济。为此,就得建立各种市场,如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自然不能游离于市场之外。在产品和生产资料由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土地的行政划拨、无偿使用,不但不能使生产资料(土地、资金、设备)与劳动形成最佳组合,产生最佳效益,而且会使企业之间竞争的条件不平等。这对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完善、价值规律调节作用的发挥极为不利。因此,作为整个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土地市场的建立,无疑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