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818经济法学之《经济法》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保全
【答案】税收保全是指《税收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在规定的纳税期限之前,对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客观原因,致使以后的税款征收不能保证或难以保证而采取的限制纳税人处理或转移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的措施。
2. 经济法的制定
【答案】经济法的制定是指狭义的经济立法,也即作为部门法的经济法的创制活动,与民事立法、行政立法、刑事立法等相并列。而“经济立法”一般是从广义上进行理解的,只要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均为广义的经济立法。“经济立法”偶尔也被用来专指狭义上的“经济法的制定”。经济法的制定具体是指,在经济法范畴之内有权机关起草、审议、通过或否决、批准、颁行、修改、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也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就有关经济法的适用作出司法解释或提出指导意见的活动。
3.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答案】中问业务,又称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需利用自有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规定,中间业务具体包括:办理国内外结算,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代理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险箱业务。
4. 投资管理制度
【答案】投资管理制度是指政府依法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的综合作用对投资活动形成制约关系,从而使投资主体的活动符合计划要求的内在调控机制。它主要由计划管理、财政管理和金融管理组成。
5. 税收饶让
【答案】税收饶让,又称饶让抵免,是指居住国对居民在非居住国得到的减兔优惠的那一部分少缴的所得税款,特准给予饶让(让利),不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予以补征。这是对非居住国为吸引外资给予的税收优惠的落实。一个国家如想获得税收饶让,一般应通过谈判,争取在双边税收协定中加以解决。
二、简答题
6. 简述市场监管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市场监管法原则,是市场监管法制定和实施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市场监管法原则,应当统帅市场监管法的各规则、各环节,并与宏观调控法原则相区别。
市场监管法的原则为:监管法定原则、监管公平原则、监管绩效原则和监管适度原则。
(1)监管法定原则
在法治之下,市场监管行为必须有法律的明确授权,同时还应当有法律明确的实体与程序的界定。
(2)监管公平原则
市场监管法具有人类社会所需要的公平价值,在制定、实施市场监管法规范时就应发实现公平、增进公平和彰显公平为基本准则,通过对市场交易法公平价值的矫正和恢复,均衡实现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
(3)监管绩效原则
追求并体现监管绩效的最大化,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技术进步速度和质量的最大化、社会福利提高的最大化等等。绩效的最大化应当不仅仅考察单个市场或单个市场的局部,而应当全面考察各有关因素。
(4)监管适度原则
监管所适之度在于:适市场监管法的“法度”; 追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绩效之度”; 均衡达成形式与实质公平和机会与结果公平的“公平之度”。市场监管法的制定和实施,均须在法定的范围内,以实现绩效的最大化和公平的均衡化作为制约监管手段的选择、节制监管权力运行的力度的基准。
7. 简述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对这些原因分别有哪些一般性的对策。
【答案】(1)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
①市场竞争的优胜者在市场份额得到扩大、市场支配地位得到提升后,其中部分优胜者在与实力相差悬殊的交易相对方进行交易时,不再愿意受主体平等、意思自治等交易规范的制约,试图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决定交易的关键条件,强制交易相对方服从,以此获取远高于平均利润率以上的利润,挤压竞争对手的利润空间,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支配地位。
②虽然有一些经营者并不一定具备较高的市场支配地位,但他们通过共谋、协议或者其他协调一致的方式,或通过股份、业务和人事控制的办法,或干脆合并,直接或问接地提高他们对其他经营者的影响力和对消费者的控制力。其目的和结果都是牟取远超过市场平均利润率以上的利润。
③市场中防不胜防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尔虞我诈,使消费者不放心消费甚至不敢消费,破坏了产供销经济链,从而既妨碍交易公平又危害市场效率。
(2)市场失灵的对策
市场和市场竞争同样是双刃剑,既以其正当的竞争所带来的公平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又以其过度或不当的竞争,或限制竟争、妨碍公平、危害效率,阻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面对人类自身不当的市场竞争行为所带来的问题,高度组织化的人类社会既不应该因噎废食地全面清除、禁止竞争,也不应该放任过度竞争、不当竞争破坏市场、危害社会。为此,发挥国家和政府的功能,通过制定和实施规范市场主体市场竞争行为的法律规范,适度介入市场,规范竞争
行为,对市场竞争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势在必行。因此,产生了市场监管法,对于市场失灵加以干预和监管。
8. 纳税申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定手续,也是基层税务机关办理征收业务、核定应收税款、开具纳税凭证的主要依据。纳税申报的基本要求:
(1)纳税人必须依法进行申报,向主管税务机关如实报送纳税申请表、财务会计报表和有关纳税资料。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申报、报送事项。
(3)遇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时,必须报告主管税务机关,酌情延期申报,并由主管税务机关重新核定纳税额; 延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定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9. 简述反垄断法的除外适用。
【答案】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反垄断法对此适用除外制度。
经营者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关于垄断协议的规定:
(1)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
(2)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
(3)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
(4)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5)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
(6)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
(7)符合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10.简述计划法的内容。
【答案】计划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下列法律规定:(1)作为计划法主体的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地位、职责、权限; (2)计划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形式; (3)计划体系和指标体系; (4)计划的综合平衡; (5)计划程序; (6)计划责任。
三、论述题
11.论述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指调整发生在市场竞争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反垄断法,顾名思义就是反对垄断和保护竞争的法律制度。它是市场经济国家基本的法律制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