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斯塔尔报告
【答案】《斯塔尔报告》是指美国国会经过研讨对外公布的克林顿白宫性丑闻事件的一份报告。报告中详细地描述了美国总统和白宫实习生之间的性丑闻。特检官随后介入事件调查,使本案获得了迅速的进展。1月12日,实习生莱温斯基的好友特里普所交出17卷录有关于莱温斯基谈与克林顿关系及总统要其撒谎的录音带。在联邦调查局的安排下,身上戴有声音设备的特里普与莱温斯基在弗吉尼亚州一间酒店中进行了有意义的会面。这次会面的照片、录音带已成为游说莱温斯基与警方合作、提供克林顿要其撒谎的证词的有力武器。报告发布之后,克林顿向国会提交了辞职报告。
2. 群体意识
【答案】群体意识是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 ②群体感情,这里不仅指由各成员的密切接触和协作而产生的成员间的个人感情,更指群体成员主观境界的融合(精神上的一体化)所产生的“我们”感情; ③群体归属意识,即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足而对群体所产生的认同感。这几个要素越具备,群体意识就越强,越欠缺则群体意识越薄弱。群体传播形成群体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也会对群体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群体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成员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制约作用上。
3. 组织
【答案】从广义上来看,任何由若十不同功能的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或秩序相组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都可以称为组织,如细胞组织、肌肉组织、人体组织等等。在狭义上,组织指的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从这个定义而言,组织既是社会群体的一种,又与一般的松散群体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区别是多方面的,一般而言,辨认一个群体是否属于组织,主要看这个群体中是否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或管理系统,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即是否存在着一个“管理主体”。在这个分类标准下,凡是具有中枢指挥或管理系统的群体,如政党、军队、政府机构、企业、社团等等,都属于组织的范畴。组织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设置或成立。与一般社会群体的目标相比,组织目标更明确、更系统,它的实现需要严格的制度化措施的保证。
4. 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
【答案】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是指选择采用陈述的方法,通过或真或
假、清晰的或糊涂的、合法的或者不合法的叙述,对一个观念、计划、人或者产品做尽可能好或者尽可能坏的说明。例如引用电影评论的电影广告,引语都经过小心选择,只用最有利最好听的语言。这种宣传方法与语义学上的偏向技巧基本上是一样的。“洗牌作弊法”也是把关人概念的雏形。
5. 拉斯韦尔
【答案】拉斯韦尔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他是宣传分析方法的创始人,在传播内容与效果研究方面贡献重大。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①他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②他提出了著名的“5W" 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并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后者则为赖特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作出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奠定丁基础; ③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丁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拉斯韦尔的主要代表作有:《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宣传、传播与公众舆论》、《世界传播的未来:质量与生活方式》、《世界历史上的宣传与传播》等。
6. 世界新闻报(英国)
【答案】《世界新闻报》创办于1843年,是一份星期日报纸,1969年易主澳大利亚报业主鲁伯特·默多克(RupertMurdoch )。集中报道1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与黄色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冲击视觉,使得该报得到了迅速发展,发行量达到500万份,成为英国和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2011年7月,《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记者对被绑架小女孩米莉·道勒手机语音信箱进行窃听,并私自删除了其中的部分留言,十扰了警方破案的视线,最终导致道勒没有被及时营救而遇害。《世界新闻报》的窃听行为引起公众的不满与愤怒,在各方压力之下,不得不于2011年7月停刊,默多克在英国的传媒帝国遭遇滑铁卢。《世界新闻报》的停刊引发了人们对新闻从业者伦理底线的追问,不能伤害普通人的个人隐私被再一次强调。
7. 观点的自由市场
【答案】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它是从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发展而来的。这个原则的基本假设是:人是希望了解真理并愿意服从真理的,为了接近真理,惟一的方法就是保证各种不同意见能够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即形成观点的自由市场,因此应该保障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在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和碰撞中,最终能够产生出一般人所能承认的最合理的意见。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认为,报刊应该成为“观点的自由市场”。
8. 监督批评权
【答案】监督批评权是指公众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一项权利。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传播内容都会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利益。因此,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对媒介活动
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四种:
①个人的信息反馈;
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③诉诸于法律手段;
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9. 符号
【答案】符号是信息意义的外在形式或物化载体,是事物表述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其功能是携带和传达意义。传播学将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非语言符号包括:伴生符、体态符号和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认为,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在这里,符号及其相关要素主要体现为三个特征:一是代表事物的形式; 二是被符号指涉的对象; 三是对符号的意义解释,又称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
10.框架理论(framing )
【答案】社会学家E. 戈夫曼在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指出:“框架是指人们用来认识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经验的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们能够定位、感知、理解、归纳众多具体信息。”其双重含义包括:
(1)框架作为一定的知识体系或认知定势预存在我们的大脑中,它来自于我们过去实际生活的经验。
(2)根据既有的框架来“建构”对新事物的认识。媒介框架即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它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媒介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研究。这个概念应用于新闻的选择、加工、新闻文本和意义的建构过程的研究,则称为新闻框架。
(1)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
(2)在一定的新闻文本中,新闻框架通过一定的符号体系(定性的关键词或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符号等)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
(3)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
(4)新闻框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也称为框架效果。
11.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是指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传播观。该理论认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是一种辩证的相互作用关系,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除了受到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制约以外,还具有自己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为确立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