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

A . A.作者经历圆明园遭劫,是第一手史料
B . B.夷人毁坏圆明园过程中也有国人参与
C . C.圆明园最终毁于某些中国人趁火打劫
D . D.清政府尚未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8世纪,德意志诗人席勒曾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德意志在哪里?后来,推动解决这个历史性问题的主要动力是() A.德意志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 B.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 C.工业革命的推动和市场统一的需要。 D.普鲁士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 法兰西共和之路异常艰难,被称为“一票共和”,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之规定,法国总统()①有权任命文武官员②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③是军队的最高统帅④有权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24年,法国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问世,在书的最后他写道:“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米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A.警惕封建主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甲午战争使日本以强兵走向富国,2014年又是甲午年,日本右翼期盼“甲午神奇”能出现。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5年1月,钓鱼岛网站建立,加强了中国对这一地区主权的行使。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根源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