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在德国国家机构中,最有可能被工人阶级“利用”的是() A.宰相。 B.内阁。 C.联邦议会。 D.帝国议会。
“十九世纪西欧大陆宪法普遍表现为强大的王权与软弱的议会并存、中央集权的倾向明显、公民的政治权利受到相当的限制以及保护私有财产的坚定性。”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宪法是()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61年俄国《二一九法令》。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18世纪,德意志诗人席勒曾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德意志在哪里?后来,推动解决这个历史性问题的主要动力是() A.德意志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 B.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领导。 C.工业革命的推动和市场统一的需要。 D.普鲁士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
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 A.作者经历圆明园遭劫,是第一手史料。 B.夷人毁坏圆明园过程中也有国人参与。 C.圆明园最终毁于某些中国人趁火打劫。 D.清政府尚未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1824年,法国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问世,在书的最后他写道:“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米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