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二)16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三)31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四)45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五)60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控制的刚度

【答案】社会控制的刚度是指越轨行为受到社会制裁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制裁强度的高低。刚度越大,表明越轨行为受到制裁的可能性越大,受到的制裁越严厉; 反之,表明制裁的可能性越小,受到的制裁越轻微。刚度是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越是严格依据社会规范对越轨行为实施制裁,控制刚度越高。

2. 《自杀论》

【答案】《自杀论》是涂尔干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涂尔干运用他自己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一书中所阐释的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一个具有重要道德意涵的社会问题的典型范例,涂尔十对社会现实的道德关怀和他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科学主张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结合。在该书中他通过对自杀现象的分析来说明社会现象与社会整合之间的关系。涂尔干讨论了甲种自杀类型。第一是利他性自杀,即牺牲个人而维护社会和群体的共同原则或共同利益。第二是利己性自杀,利己性自杀是对个体地位和价值过分强调、在社会现实中又难以兑现的条件下发生的。第三是失范性自杀。当人们在动荡不安中失去某些原有道德观念或价值原则支持,很多意想之外的事情不断地在现实中发生,并且个人在原有观念系统中形成的选择受挫时,失范性自杀就会较多出现。涂尔十在机械社会向有机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在个人地位、利益同社会整合力度强弱的矛盾关系中,展开自杀问题的研究。研究自杀现象是研究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问题的一种具体层面,根本目的是要揭示怎样才能获得一种稳定而健康的社会团结。

3. 城市问题

【答案】城市问题指存在于城市社区的各种社会病态现象。其特殊性表现为:有些社会病态现象,为城市社区所独有,或主要存在于城市社区中; 有些社会病态现象,不仅城市社区存在,乡村社区也有,但由于城市社区高度聚集的特性,使得这些问题在城市社区的表现要集中和严重得多。城市问题可分为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与空间、实体环境方面的问题两大类。前者包括人口、就业、贫困、犯罪、自杀、精神病等问题; 后者包括交通、住宅、环境污染等问题。

4. 镜中之我

【答案】库利的“镜中之我”概念认为,自我源自以群体为背景的同他人的符号性互动,在社会互动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来认识自己,就如同从镜子里发现自己。库利的镜中我概念将自我意识分为三个阶段:①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 ②做出行为后,设想他人对自己行为评价; ③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行为.

5. 戏剧论(戈夫曼)

【答案】戈夫曼的戏剧论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种观点,他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在《口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指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在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创造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戏剧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6. 社会政策

【答案】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价值性、政治性、原则性、强制性、时代性、可行性和具体性等性质。

7. 印象管理

【答案】戈夫曼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戈夫曼对互动细节的观察非常敏锐,对互动秩序和形式的分析也相当深入,他的理论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戏剧理论也不乏批评。有人认为戈夫曼夸大了人类行为的表演性与虚伪性。

8.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答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韦伯的代表作,这本书是韦伯对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精神进行详细分析的伟大著述。这本书通过自由劳动之理性组织、法律、行政机构、理性主义等中介变量,层层分析,阐述宗教伦理这种神秘的力量如何产生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论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亲和性。

二、简答题

9. 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应遵循的规律是什么?

【答案】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应遵循的规律是:

(1)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①制度变革与创新之所以是必然的,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的需要和自然、社会环境也总是不断地变化,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变革创新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②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偶然的,是因为即使具备了上述前提,制度也不一定出现变革与创新。

一定的制度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变单与创新具有偶然性。

(2)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①制度变革与创新是历史的,因为它是一个包含许多迷误、失败和挫败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②在这种复杂的历史过程中,众多的历史事件间存在着内在因果必然性,即历史是逻辑的历史,逻辑是历史的逻辑。

因此,制度变革与创新是一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过程。

(3)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①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度变革与创新也不例外。

②在一定的时期内,制度总是逐渐地、平稳而缓慢地调整规范的内容及其排列组合,改革自身的内部结构来适应社会的变迁,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③但是,当上述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制度就会发生急剧变化,其根本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4)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制度变革与创新还是一个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①可能性是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条件、思想条件和科学条件等。当这些条件成熟时,制度创新就具备了可能性。

②现实性是指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完成。

因为变革与创新的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制度变革与创新的可能性己经具备,但制度变革与创新却没有发生。因而,要使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靠人们的艰苦努力。

10.简述“我看人看我”(费孝通语)所体现的社会学理论观点。

【答案】“我看人看我”所体现的社会学理论的观点有:

(1)从字面上来看,“我看人看我”的意思就是通过别人的眼睛、他人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行为。从这个方面来说,它所体现的就是库利所说的“镜中我”理沦。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一一即他有了某种想法一一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 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的,即总的方面去考察。”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