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赫尔曼·黑塞是德裔瑞士籍作家,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作品的独特性和深刻性赢得了广泛的世界读者。2014年8月9日正是赫尔曼·黑塞逝世的五十二周年纪念日,谨以此篇论文向这位“德国浪漫主义最后一位骑士”致敬。黑塞作品诗意充盈,表达了对回归自然的热望。自然观是在作品中体现出的对自然界总体的看法和观点,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内容。黑塞作品中的自然描写俯拾即是,无一不传递着他独到而深刻的自然观。
本学位论文以赫尔曼·黑塞作品中的自然观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论述:
第一部分是绪论,简要概括了黑塞的生平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本论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论述黑塞的自然书写,第一节是意象撷取:来自自然万物的脉搏,通过“狼”的瞳孔里洞察自然、水的笑语里聆听自然以及在树木的问候中回归自然,重点分析狼、水、树木等意象,来把握其自然书写;第二节从感觉体验:味觉、听觉、视觉等多角度体会自然,系统总结了感觉体验在黑塞自然书写中的表现和作用;第三节是情节设置上回归乡村、回归自然、回归和谐的人,家园的离失是还乡的诱因,而黑塞作品中还乡的方式有直接奔向田野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永逝和在涅槃轮回中化身为自然之子,融于自然。本章从由浅层的借用表意之象感知自然,到自身的感官体验,继而全身心融入自然、回归自然,层层深入,无一不在阐述着作者独到的自然观,表现了对回归自然的热望。
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引起黑塞作品中的自然观的具体成因。本章从作家的成长环境浸渍、德国浪漫主义的传承、东方文化的旨归等方面,来论述和分析造成黑塞创作中浸透的独特自然观的具体因素。其中,同大部分浪漫主义作家所一致,作家自身的成长环境在其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自然风貌的熏染、浪漫主义的个性使他们对工业文明和战争极为排斥,乡村民谣的氛围是黑塞自然观形成的基奠。而大量浪漫主义作品的阅读是黑塞向德国浪漫主义前辈学习致敬之道。在此基础之上,黑塞又不满于西方文明的局限,从东方文化中汲取养分,无论是儒道思想的万物同源、《易经》的自然譬喻以及印度文化和“禅”的圆融统一,黑塞在东方“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浸渍下谱写着他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
第四部分拓展总结了黑塞作品自然观的价值和意义。从东西方自然观探析、生态美学的意蕴和文化人类学的内涵来阐述黑塞自然观的价值和意义。黑塞不同时期的作品体现出了东西方自然观的异趣,西方在宗教和科学理性的影响下,其自然观难以完全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而东方自然观在“天人合一”的感召下,使黑塞作品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真正的圆融统一;黑塞自然观在生态美学这一层面的价值在于其自然观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决绝和反叛,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热切向往;在文化人类学意蕴这一层面,我们可以发现黑塞自然观对“人与自然”这一母题的揭示,回归自然不仅是千百年来人类共通的文化理想,也是人类命运的终极救赎。
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总结全文,阐发黑塞作品中的自然观在其整个哲学美学思想中的价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