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813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辨析题
1.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看,金银最初也只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非天然就是货币。只有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金银才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从而成为货币。
一般等价物究竟固定在哪一种商品上,最初是偶然的。但总的说来,有两种情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或是固定在最重要的外来交换物品上,或是固定在本地可让渡的则一产的主要形式(某使用物品)上。在历史上,有很多商品,如牲畜、盐、毛皮、贝壳、绸布等,都充当过最初的货币商品,最后才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也只是从贵金属成为货币商品时起,货币形式才真正同一般等价形式区别开来。
金银之所以能最终夺得货币商品的特权地位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在于它的天然特性是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金银具有价值、成色比较均匀、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和保存等特点,是最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由于金银具有这此特性,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逐渐固定在金银上,金银成了货币商品,成了货币。因此,货币天然是金银。
货币的起源表明,货币不外乎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贵金属只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才成为货币,它一旦作为货币,就成了特殊商品。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2. 工人在为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正以日益扩大的方式使之成为相对过剩人口,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如下: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需要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
(1)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和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工人绝对数虽有增加,但是和总资本增加相比,不是按同一比例增加的,因而资本对工人的需要相对减少了,为劳动者提供的就业机会也相对减少:
(2)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却日益增加。
①技术进步使得大量普通工人取代一些技术熟练的工人;
②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入了雇佣劳动者队伍;
③中小资本家破产加入到雇佣劳动者队伍。
因此,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劳动力绝对供给增加,相对过剩人口形成了。这种过剩
人口,不是绝对的,即不是社会的财富和生产能力不能保证这些人的生活和工作,而只是相对的,即相对于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这部分劳动者成为过剩的或多余的,因而是相对人口过剩。所以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必然产物。
二、论述题
3. 试论虚拟资本的形成及其对商品经济的影响。
【答案】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虚拟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同一笔货币被反复使用便产生虚拟资本; 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以资本所有权证书的形式进入流通,同一张所有权证书或债权凭证反复交易就形成纯粹的虚拟资本。
(1)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
①货币的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其价值已经不再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的保障,而只是一纸信用凭证。货币符号表明的价值一也是不断变动的,有自己的独立运动规律。这表明货币本身也在逐渐虚拟化。在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货币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
②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借贷资本是通过资本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凭借资本所有权来获取定期收入的。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借贷资本成为独立的收入来源,任何源于资本所有权的确定性收入,都可以视为利息,并且把收入资本化,自然地,股票、债权等一切资本所有权证书,虽然只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副本,但可以借此获得定期收入,并且可以在证券市场自由买卖,实现价值增殖,也逐渐视为可以独立地获取收入,成为具有不同于现实资本存在形式的虚拟资本。
③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股票、债券对购买者而言是一种投资行为,是存在风险的。证券交易市场的出现使得股票、债券持有人不仅可以凭借资本所有权定期获得收入,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交易,规避风险,减少亏损以及获得更多的收益。股票、债券等基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用关系,又摆脱这种关系而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甚至成为另一种独立收入的源泉,虚拟资本最终得以形成。
(2)虚拟资本对商品经济的影响
①虚拟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使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约束被缓解。银行信用虽然可以把闲置的货币资本集中起来供给需要货币资本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使用,因而具有“资本创造”的功能。
②虚拟资本导致财富虚拟化,加快了整个经济的虚拟化进程。随着股票、债券及其他衍生证券交易规模的扩大及盈利水平的变动,围绕着证券交易展开的各种经济活动也在不断扩张,有越来越多的收入被资本化,按虚拟资本的特殊运动方式来运动。
4.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干什么?
【答案】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产品是指
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其在价值形态上区分为三个部分和按产品的实物形态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1)三个部分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称社会总产值,它划分为包含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不变资本价值(c ),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可变资本价值(v )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剩余价值(m )o
(2)两大部类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相应地,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
第一部类(I )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
第二部类(II )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3)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不仅要说明社会总产品各部分的价值补偿问题,而且要说明它的实物补偿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包括不变资本价值、可变资本价值、剩余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如何通过商品的销售以货币的形式收回,从而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并获得剩余价值。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指它的各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再如何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相当于处于不变资本的价值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价值和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所需的消费资料。只有使社会总产品既获得价值补偿又获得实物补偿才能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5. 论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我国经济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答案】(1)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支付危机。这是一国范围内的政府财政支付短缺而形成的危机状态,严重的将使国民经济崩溃。
②金融风险。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金融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创新,投资和金融自由化速度加快,国家游资和投机资本的大量出现,使全球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1世纪初的世界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③产业安全和贸易被控制。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外贸依存度加大,外贸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加大时,国家产业的开放,日益对民族产业带来强大冲击,产品和贸易被外资控制,一旦国际市场波动过大,就会将潜在的危机演变成现实的危机。
④资源被侵害。资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发展中国家得天独厚的经济资源往往受到大国的凯觑,资源被侵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国家间为争夺资源,甚至可能演化成战争。
⑤信息和技术损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信息和技术共享和自保并存。在一定时效内,经济信息和技术具有排他性,也是重要的国家资源。国际范围内的经济信息和技术的外泄也将危害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