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半亩园、瞻园、瘦西湖、畅园分别位于( )。

A. 苏州、南京、扬州、苏州

B. 南京、上海、苏州、扬州

C. 北京、南京、扬州、苏州

D. 苏州、上海、苏州、扬州

【答案】C

【解析】①半亩园是一处建于清代的汉族古典园林建筑。清初兵部尚书贾汉复的宅园,位于北京东城黄米胡同,今仅存遗迹。

②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至今己有六百余年的历史,素以假山著称。

③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

④苏州畅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古典园林建筑。

2.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封建社会,民族文化最繁荣的时期是( )。

A. 唐代

B. 元代

C. 宋代

D. 明代

【答案】C

【解析】与汉唐相比,两宋人于心目中的宇宙世界缩小了。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开掘,其所表现的精微细腻的程度则是汉唐所无法达到的。著名史学家陈寅悟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3. 中国古代园林中,把种花木的叫园,把养禽兽的叫( )。

A. 庄

B. 囿

C. 苑

D. 沼

【答案】B

【解析】囿是最早见于中国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也是中国皇家园林的雏形。通常在选定地

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帝土贵族进行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 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

4. 著名古典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赞誉( )“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

A. 济南趵突泉公园

B. 青州偶园

C. 威海环翠公园

D. 潍坊十笏园

【答案】D

【解析】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著名古典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赞誉潍坊十笏园“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A 项,约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繁华地段,南倚千佛山,北靠大明湖,东与泉城广场连接,是以泉水、人文景观为主的文化名园。园里的购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B 项,偶园位于青州,是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溥的私家花园,当地人称为“冯家花园”。C 项,环翠楼公园位于威海市区的中心地带,是威海市区主要的园林风景区。

5. 颐和园的谐趣园运用了移景的构景手法,它仿的园林是( )

A. 寄畅园

B. 狮子林

C. 清晖园

D. 拙政园

【答案】A

【解析】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故有“园中之园”之称。这座小园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

6. 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和灵活性的建筑是( )。

A. 亭

B. 路与廊

C. 桥

D. 楼阁

【答案】B

【解析】路和廊在园林中既具有交通的功能,又具有观赏的作用,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A 项,亭是一种开敞的小型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憩观景,它在造园艺术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园林建筑在空间上的突破。C 项,同林中的桥,一般采用拱桥、平桥、廊桥、曲桥等类型。D 项,楼阁是园林中的二类建筑,属较高层的建筑。

7. 广东的清晖园始建于( )时期。

A. 元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其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8. 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典型特征的地主庄园是( )。

A. 栖霞的牟氏庄园

B. 曲阜的孔府

C. 惠民的魏氏庄园

D. 邹城的孟府

【答案】A

【解析】牟氏庄园,又称牟二黑庄园,坐落于山东省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是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整个庄园建筑结构严谨,紧固墩实,雄伟庄重,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全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园。牟氏庄园以其恢宏的规模、深沉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百年庄园之活化石”、“传统建筑之瑰宝”、“六百年旺气之所在”。

9.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园林构景手法中属于( )。

A. 对景

B. 添景

C. 框景

D. 漏景

【答案】C

【解析】框景是指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或乔木树枝合抱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美景包框其中。A 项,对景是指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亦可观赏甲观赏点。B 项,添景是指风景点在远方,在中间、近处植以乔木、花卉作过渡景,己达到增添景致之效果。D 项,漏景是指园林中常设露窗为装饰,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的构景方法。

10.( )是我国最大的古树园。

A. 陕西皇帝陵

B. 山东曲阜的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