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劳动经济学2004年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北京师范大学
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劳动经济学
科目代码:833
研究方向:本专业各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劳动经济学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2.工会和垄断行业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3.最低工资立法及其效应。
4.社会保障中的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述评。
2.论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3.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
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劳动经济学
科目代码:833
研究方向:本专业各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劳动经济学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答:劳动供给曲线表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劳动的供给量在既定时间内,可以被看作是与闲暇互为消长的一个量。劳动可以得到收入,即工资;闲暇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消费品,正如其他消费品一样,对它消费可以获得效用,但也需要支付价格,其价格等于同量时间劳动的工资,因为劳动的工资便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因此,当工资变动就意味着闲暇这个消费品价格的变动,于是就会使工人在对闲暇与其他消费品选择间发生替代效应。
这就是说,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工人消费闲暇的相对价格也提高,因而替代效应的结果是减少对闲暇时间的消费,同时增加劳动时间的供给,另一方面,工资率提高也产生收入效应,即工资率上升意味着劳动时间不变,但工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从而工人又会增加对所有商品,包括闲暇这种消费品的消费。这就是说,工资率提高后的收入效应的结果,又会使劳动时间减少。简言之,工资提高既会产生替代效应,使劳动时间增加;又会产生收入效应,使劳动时间减少。
究竟劳动时间是增加,还是减少,要取决于工资提高后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强度与收入效应强度的大小比较。一般来讲,在工资率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的提高,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劳动供给的增加量大于其减少量;在工资率较高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的提高,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因而劳动供给的增加量小于其减少量。这样,假定工人原来的工资水平较低,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供给会增加,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工资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再继续提高,劳动供给就会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即向后弯曲。
2.工会和垄断行业对收入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