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07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07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07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9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07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 15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07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 21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07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 28

一、简答题

1. 自由竞争与垄断的关系如何?

【答案】垄断指少数企业为获取垄断高额利润而联合起来,对某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实行控制或独占。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特征,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垄断和自由竞争的关系可以简要的概括成:垄断产生于自由竞争,但它没有消灭竞争,并与竞争并存。因为它没有消灭竞争的基础,即商品经济,它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两者的关系具体来讲:

(1)垄断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的最本质的经济特征,垄断产生于竞争。

①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生产集中。

②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垄断。

③当垄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时,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就发展为垄断的资本主义。

(2)垄断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作为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垄断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存在竞争的主要原因是:

①垄断没有消除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②不存在由一个垄断组织囊括一切部门、一切企业的绝对垄断。社会经济活动中仍存在大量的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竞争不仅存在而且在竞争内容、形式、目的、手段上都有新的特点。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内容有:垄断组织内部为争夺产销份额和领导权的竞争;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竞争不同于自由竞争,它的特点主要有:

①竞争的主要日的是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以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企业之间竟争的目的在于获取超额利润,为此各企业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结果是形成平均利润率,得到的是平均利润。在垄断时期,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目的是为了占领市场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且这种垄断利润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下去。为实现这一目的,采取的方式就不仅仅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包括其他一切有利于这一目的实现的手段。

②竞争的规模比过去空前扩大而且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在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各企业的数量众多并且规模也较小,因而企业之间的竟争是相对平等和自由的。但是,垄断竞争是以少数大企

业在某部门中的垄断为基础的,在垄断大企业与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进行的竞争,己不是相对平等和自由的竞争关系,而是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排挤、掠夺和控制关系。

③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在自由竞争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运用价格手段。在垄断时期,垄断竞争更加多样化,除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采取的手段还包括垄断技术、垄断原料来源等,甚至运用政治的和暴力等手段,以达到打垮对手的目的。另外,非价格竞争,如品种、服务方面的竞争,新产品、新技术、广告宣传和促销手段上的竞争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④竞争的范围扩大。自由竞争的主要场所在国内。在经济领域,垄断竞争则已由国内扩展到国外,而且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之外,在政治、军事、文化领域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⑤竞争程度更加激烈,时间更加持久,破坏性后果更加严重。垄断竞争时期的竞争更加激烈、持久,竞争造成的破坏作用更大。

2. 当代高新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在当代高新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如下变化:

(1)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企业正在从自上而下实现纵向命令传递和控制的多层级的管理转向减少中间层次的扁平式的结构。删除、减少中间管理层,缩短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即离,组织结构扁平化不但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已在许多企业中实现。在这种企业中,企业员工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是通过横向交流和跨级交流来实现的。

(2)企业组织小型化。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与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和多样化要求相适应的是企业规模的小型化。面对市场竞争,许多大公司正在通过分离、剥离或授权的方式使自己的经营实体小型化; 为了提高竞争能力,许多大公司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程再造进行“减肥”,压缩组织层次,砍掉非核心业务,将自己的资源集中到创造较高价值、拥有独特优势的核心业务上; 为了降低成本,大公司通过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水平来减少雇员,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或业务外包来降低自己的投入和减少涉足的领域。在未来经济中,与拥有多层级、多功能、涉及多领域的大企业相比,规模小的、专业化高的小企业反而有竞争力。

(3)虚拟企业的出现。虚拟企业是指某一企业或若干企业以一种或多种的优势资源为核心,为实现特定的企业目标,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和职能部门,而将其他的功能和职能虚设,实现资源的最佳组合而建立起来的企业组织。

3. 联系我国实际,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

【答案】(1)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要求实现社会总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但是,应该将这种平衡理解为一种趋势或大体平衡,而不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完全相等。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社会总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是经常存在的,这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总供求不平衡甚至失衡的可能性:

①源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成为流通媒介之后,产生了供给与需求的分离,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分离,于是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就具有了一般可能性。而且随着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将随之扩大,当生产和市场的扩大不能同步进行而又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时,就会逐渐演变成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失衡。

②微观方面的原因。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是分散进行的,按照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进行决策,其活动不可能与国民经济的整体目标完全一致,由此产生了社会总供求不平衡甚至失衡的可能性。

③宏观层面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及人们处理信息能力的局限性,或者由于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及宏观调控不力等原因,都会造成社会总供求不平衡甚至失衡。尤其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量要达到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完全相适应,也是极其困难的,而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导致国民经济总量的失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上述原因以外,体制因素是造成这一可能性的重要原因。

(2)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形式

社会总供求在总量上的不平衡甚至失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另一种是社会总急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①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常称为需求膨胀或供给短缺,表现为经济过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信用过分扩张和市场秩序混乱,作为以上几种状态的综合表现,严重时可以引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的后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破坏了资源有效配置的环境,降低社会经济效益。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由价格不断攀升所激起的消费需求改变了各种商品与服务的相对需求、相对供给和相对价格,使价格、利率等市场信号严重失真,从而误导企业极力扩大生产规模,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严重地阻碍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二,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通货膨胀引起的价格上涨刺激投资更大规模地趋向于短期可以获利的加工工业部门而不是投向原先就较为薄弱的基础工业部门,这只会加剧产业结构更加不合理、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第三,扰乱收入分配秩序,从而引发经济、社会的不稳定。货币贬值意味着对居民手持现金和储蓄存款同比例的无形扣除和价值转移,从而造成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分配不公和整个经济利益关系的严重扭曲。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导致经济超常波动,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所导致的经济过热状态难以为继时,国民经济运行就会由热趋冷,由此形成经济超常波动。

②社会总供求失衡的第二种情况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其表现是:经济增长乏力,投资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出口不振,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下岗增加。这种情况也称之为供给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严重时可导致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