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天下之盛,扬为首”下列选项与该城市繁荣无关的是() A.交通便利。 B.手工业中心。 C.商业发达。 D.军事重镇。
抗战时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的出现直接反映了() A.国内民族间的矛盾已经完全消失。 B.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 C.正面战场未能阻止日军的速战速决。 D.敌后抗日根据地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英国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审查。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英国福利体制评价正确的是() A.18世纪的救济措施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 B.新济贫法体现了对贫困者的人道主义援助。 C.19世纪社会矛盾尖锐是英国救济制度发展的基本动因。 D.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保障措施反映出政府职能扩大。
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 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 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 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