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温州大学外语翻译(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温州大学外语翻译(同等学力加试) 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温州大学外语翻译(同等学力加试) 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8 2017年温州大学外语翻译(同等学力加试) 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14

一、简答题

1. 九叶诗派的艺术成就。

【答案】九叶诗派既反对逃避现实的伪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利论,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因此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九叶诗派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为:

(1)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

九叶诗派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九叶诗派的语言意象是多样化和富于现代感的,他们从现代日常生活中锻造语言,融注主观意志使之成为智性化的心象结构,在穆旦诗中常见“八小时的工作与房屋”“成人世界与父母”“学习”等语句,文字明晰,但语意颇为隐晦,也己构成诗中的“主题性意象”。九叶诗派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来组合语言意象,使现代知识分子的口语具备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功能。

(2)客观化和间接性的抒情表达

在抒情表达上,九叶诗派追求客观化和间接性,为诗的情志寻求“客观对应物”,避免直打胸臆一泻到底的浮浅。陈敬容的《假如你走来》全诗刻画一连串无声的动作,蕴含丰富的心理戏剧片断。他们的咏物诗在写实层次上建构象征空间,如郑敏的《鹰》《马》,辛笛的《月光》等等,通过暗示来曲折表达。

(3)极具反叛色彩和异端性质

九叶诗派的反叛色彩和异端性质,使他们的诗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在当时并未获得较大反响,但包含着丰富的价值与启示。“这个诗人群,不论在诗情与现实的融合上,还是在对诗艺的执着追求上,似乎可以说是‘五四’以来某些现代派诗歌在向现代生活的突进中合理而健康的发展”。

(4)作品各具特色,风格多样

九叶诗人中除了总体特征的相同或相似外,每个人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如郑敏的诗的风格像雕塑,深沉而静穆; 杭约赫、唐祈的诗气势宏人、热情奔放; 袁可嘉的诗形式严谨而意蕴深沉; 杜运燮的诗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在于讽刺和幽默对抒情的渗透; 唐湜的长诗具有宏大的气象和浪漫的激情……每个人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充实着现代新诗的百花园。

2. 简述孙犁小说的风格特征。

【答案】孙犁小说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艺术上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俗化的描写,带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孙犁小说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

(1)用诗情画意的笔致表现抗战生活

孙犁的小说基本是以他的家乡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中,冀中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他把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为保家卫国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交织在白洋淀水乡如诗如画的背景上,用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致来加以表现。他的小说,并没有很强的故事性,也很少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往往抓取个别的生活片断、场景、渲染上或浓或淡的主观情感色彩,这形成了他小说的诗意抒情风格。他的小说在创作上虽以现实主义为主,但带有较强的浪漫主义气息。这种艺术上的追求,使他的小说往往充满诗情画意。

(2)表现主人公的诗意人生

孙犁的小说侧重于从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诗意的层面上来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优美。他努力表现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人体、顾大局的宽阔胸襟和在艰苦环境中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着力描画翻身农民在艰苦斗争生活中所孕育的诗意人生,揭示他们平凡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孙犁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着意刻画和赞美的主人公都是妇女,如《老胡的事》中的小梅、《丈夫》中的媳妇、《麦收》中的二梅、《荷花淀》与《嘱咐》中的水生嫂等。这些年轻妇女各具神采,却都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刚毅的性格以及革命的激情、欢乐的精神,可以说这是孙犁塑造的独特的人物体系。在孙犁诸多塑造妇女形象的小说中,写得最传神、最动人的是他的代表作《荷花淀》。作品的动人之处是,作者不仅描绘了荷花淀这诗情画意的环境,更写出了丈夫们、妻子们细致的内心情感活动。小说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的青年妇女形象。水生嫂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淳朴,温顺中包含着坚初,平静下蕴藏着激情。

(3)中和之美的创作原则

孙犁小说的传统性、民间性比较内在,这便是含蓄地追求一种中和之美的原则。孙犁的小说以其美的特质与独特艺术风格在解放区小说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以他为首,之后形成了荷花淀派。

(4)注重挖掘生活中的美和人性的光辉

孙犁以散文的笔法来写小说,虽以抗战生活为题材,却不以金戈铁马的厮杀、尖锐激烈的冲突、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是以一条简单的情节线索串联起几个重要场景,用饱含诗情而又灵巧轻捷的笔触加以精细雕琢,将写景叙事、抒情写人融于一体,从中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人情美的光华。孙犁小说的描写、叙述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动人,人物语言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和口语化。小说具有散文的韵味,充溢着既深沉又明丽的诗的情调。以他为首,后来有一批作家如刘绍棠、丛维熙等,追随其创作风格,在五六十年代形成了被称为“荷花淀派”的小说流派。

3.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答案】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总的说来,老舍的语言呈现以下几个特色:

(1)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特色。这种幽默风趣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小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小满的一种自我解嘲。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中无不充满幽默风趣的色彩,尤其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如《离婚》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谓不胜枚举:写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和天平,“在天平上,麻子和近视眼恰

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 写老李嫌弃自己的老婆,然而自己却是“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等等。

(2)俗白精致

老舍的语言俗白优美、雅俗共赏,并不是通俗易懂且不加修饰,直白浅露地对大众日味完全趋附、投合,而是在俗白中体现出艺术性、审美性,具有雅的色彩。老舍的“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即普通老白险的日常用语; 老舍的“白”就是不做过多修饰的白话,清浅通畅。如《月牙儿》的语言就是“俗”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但又于俗白中体现出一种精致之美。

(3)饱含温情

老舍作品的语言温和而不过激,虽婉而多讽,但蕴涵心酸、饱含同情。特别是对小人物的描写,老舍的语言是宽厚温和的善意的奚落。老舍的温情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笔下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而是温暖可爱。

(4)富含潜台词

主要体现在戏剧中,如《茶馆》的第一幕中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充满了刀光剑影。这些潜台词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5)浓郁的北京风味

老舍的作品多用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充满独特的北京韵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离婚》中充满了“敢情”“瞎册”“吃劲”以及“莲花白”酒、“杏仁茶”、“酸梅汤”等市民日常生活用语; 《骆驼祥子》中关于洋车夫的描写体现了独特的北京地方风味等。

(6)“谈话风”式的语言

老舍“谈话风”式的语言平易自然、简练明白、朴素随性,多用白描、极少雕琢。如《骆驼祥子》开头对洋车夫那段文字的描写犹如同读者拉家常,通俗明白、流畅单纯。

总之,老舍精致独特而富有京味的语言使其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4. 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原则。

【答案】历史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是以题材来进行具体定位的一种戏剧形式。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带有一种浪漫主义气息,他大胆的想象、优美的篇章、独特的史剧主张都成为其历史剧的创作个性。

郭沫若在其历史剧创作过程中,独创性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1)“求似”,即对历史精神的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与表现

郭沫若曾说:“写历史剧并不是写历史,这种初步的原则,是用不着阐述的。剧作家的任务是在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剧作家有他创作上的自由,他可以推翻历史的成案,对于既成事实加以新的解释,新的阐发,而具体地把真实的古代精神翻译到现代。”

在其取材于战国时代的历史剧作,都力求真实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悲剧精神,并注入剧作家在其所生活的现实(抗日战争大后方)中所感受到的时代悲剧精神与时代所提出的民主要求。因此,在郭沫若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屈原、如姬、高渐离、聂政等,都是时代所塑造出来的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