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433税务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中国税制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应纳税所得额
【答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基本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并且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
2. 税目
【答案】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征税对象质的界定。但并非所有税种都需规定税目:①有些税种不分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一律按照征税对象的应税数额采用同一税率计征税款,因此一般无须设置税目,如企业所得税;②有些税种具体征税对象比较复杂,需要规定税目,如消费税、营业税等,一般都规定有不同的税目。
3. 契税
【答案】契税是指在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权属转移过程中,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契税具有的特点包括:契税的纳税人为产权承受人;契税采用比例税率;契税属于地方税。
二、简答题
4. 简述起征点与免征额,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的含义(或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案】起征点与免征额、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是两对容易混淆的概念,以下对此进行具体分析描述。
(1)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
①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起征点在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应用比较多,主要是针对增值税和营业税中的个人。
②免征额是税法规定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部分。属于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只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免征额在个人所得税中的应用比较多,如工资、薪金所得的免征额为3500元。
(2)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的区别
①不征税收入:这些收入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专门从事特定目的的收入,这些收入从企业所得税原理上讲应永久不列为征税范围的收入范畴。如政府预算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
②免税收入:国家为了实现某些经济和社会目标,在特定时期或对特定项目取得的经济利益给予的税收优惠照顾,而在一定时期又有可能恢复征税的收入范围,其是纳税人应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收入,符合条件的非营利公益组织的收入等。
5. 营业税的纳税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营业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纳税人以2个月或者2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5日、20日或者15日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扣缴义务人解缴税款的期限,依照以上规定执行。
银行、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纳税期限为1个季度。
6. 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的方法有三种,具体如下。
(1)按营业收入全额计算
公式:应纳税额=营业收入×适用税率
(2)按营业收入差额计算
公式:应纳税额=(营业收入-允许扣除金额)×适用税率
(3)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算
公式:组成计税价格=[营业成本或土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
应纳税额一组成计税价格×适用税率
7. 所得税的特征以及我国所得税的特征。
【答案】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指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一类税收。所得税具有鲜明的特征,与外国所得税相比,我国所得税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1)所得税的总体特征
①通常以纯所得为征税对象;
②通常以经过计算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
③纳税人和实际负担人通常是一致的,因而可以直接调节纳税人的收入;
④特别是在采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作用; ⑤应纳税税额的计算涉及纳税人的成本、费用的各个方面,有利于加强税务监督,促使纳税人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改善经营管理。
(2)我国所得税特征:具体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方面。
①企业所得税特征为:
a. 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税源大小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所得额,即为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净所得额的大小决定着税源的多少。
b. 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所得税的负担轻重与纳税人所得的多少有着内在联系,所得多、负担能力大的多征,所得少、负担能力小的少征,无所得、没有负担能力的不征,以体现税收公平的原则。
c. 税法对税基的约束力强。严格按照税法相关规定进行,如果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家税收法规抵触的,应当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纳税。
d.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程序复杂。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做相应的调整后得出的,计算程序较为复杂。
e. 实行按年计算,分期预缴的征收办法。一般是以全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的,实行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征收办法。
②个人所得税特征:
a. 在征收制度上实行分类征收制。我国现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即将各项应税所得划分为11类,并对不同的应税项目实行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实行按年、按月或按次计征等,从而简化计算,方便征纳双方,以控制税源。
b. 在费用扣除上定额和定率扣除并用。定额扣除的标准为3500元或4800元,定率扣除的标准为20%, 从而把征税的重点集中在高收入者的身上,以体现多得多征、少得少征和公平税负的政策精神。
c. 在税率上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并用。对工资和薪金所得、承包经营所得、承租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对除前三种以外的应税所得实行比例税率,从而实现对个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