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2005年党和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蓝图后,和谐社会现在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新的执政理念。和谐社会需要人的和谐,而人的和谐则需要和谐教育作为中介。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呼吁;是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谐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真正做到了有心而无痕的最美妙的境界。印度著名诗人和教育家罗宾德拉纳 . 泰戈尔受印度传统文化及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他的“和谐的人性论”及“和谐教育思想”既有大山的肃穆,也有大海的浩瀚。他有自然的宁谧,他的诗作不是暴风雨式的产物,而只是显示了他日常的脾性,让我们突然发现了世界的新希腊。
本文第一章为研究综述。论文第二章中首先介绍了泰戈尔的教育背景及他的教育实践,其次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世界潮流这三个方面分析了泰戈尔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论文第三章重点介绍了泰戈尔和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首先对教育及和谐教育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介绍了泰戈尔和谐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即泰戈尔的“和谐的人性论”(人的天性在于追求内心的完美、尊重自我及个性的价值、自由与泛爱)思想。最后从四个方面即教育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和谐教育思想深受印度传统文化和西方浪漫主义的影响。在他的思想中,保守与传统、入世与出世、贵族与平民、幻想与务实等矛盾交织在一起,要从他的和谐教育思想中汲取精华,就要对其进行客观公正地分析。本论文在第四章中客观地分析了其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局限性。泰戈尔的教育思想或多或少的都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这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他关注学生的现实及需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但他强调的教育独立于政治、教学场所应选在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教学内容自定的思想在当代仍然很难实施,这是其和谐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在对泰戈尔和谐教育思想作了客观公正的分析后,如何将泰戈尔的和谐教育思想价值贯穿于我国具体而复杂的教育实践中,便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课题。本论文在第五章中分析了泰戈尔和谐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并做出了相应的筹划。泰戈尔的和谐教育思想虽是印度的产物,但它在中国也有发展的可能性及可行性,因为中国和印度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本论文在第五章中分析了中印文化及其历史背景的相似之处。首先分析了中国的“天人合一”所倡导自然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及印度的“梵我同一”思想所倡导的“我源自于梵,也必复归于梵”的哲学思想,总结了二者的相似之处:首先世界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人与自然是这个系统中的两个自然存在。其次二者都含有宗教之天、伦理之天及自然之天的含义。其次分析了泰戈尔与中国道家的不解之缘及中国兴起的三次泰戈尔热。这一切都为泰戈尔的和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和谐教育已成为我们新的教育理念。在对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及其背景作了细致的分析后,本文联系当下的教育现状,对构建和谐教育的发展作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教育机制的建立及教育环境的建立。其中教育机制的建立包括教育目的更新化(心灵的自由)、教育的公平正义化(有教无类)及教育行为的矫正(交往教育、阅读教育、体验教育)。在教育环境的建立中,倡导建立绿色社会、绿色校园及绿色家庭。
印度圣雄甘地曾经说过要想看到世界的改变,就必须从自我做起。和谐教育观念的深入及落实都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抓住机遇,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法国的维克多. 雨果曾经说到:“没有比时机已经到来的思想更为强大”。相信和谐教育思想必会溢光四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