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大清报律》
【答案】《大清报律》是1908年1月清廷商部、民政部、法部等参考日本的新闻纸法拟订的一部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1908年3月奉旨颁行。报律除了报刊禁载规定外,还新增了不少限制性条款,进步之处是在报刊创办这一问题上,由批准制改为注册登记制加保证金制,办理这一手续的部门也由巡警衙门改为行政部门。《大清报律》虽是资本主义的形式,但规定报刊样品须事先送呈有关管理部门审查,内容含有大量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色彩。1911年,《大清报律》改称为《钦定报律》,保存了原“报律”的主要内容。
2. 《中国报学史》
【答案】戈公振是一位有革新思想的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大学教授和卓有成就的新闻学专家,他的《中国报学史》影响非常深远。《中国报学史》全书共6章,其基本内容如下:①第1章绪论,阐述报学史的定名、报纸的定义以及本书编辑方法。他指出:“所谓报学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之学问也。”这个定义,明确认定了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②第2至6章,分别就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民国成立以后、报界现状等阶段,全面、系统地评价报纸发展的历史。《中国报学史》的学术价值:①本书史料翔实,多为第一手材料,为中国报刊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②明确认定报学史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③全面、系统地评价报纸发展的历史,有明确的历史分期和报刊分类,为中国报刊史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因此,本书被称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开山之作”。
3. RadioPeking
【答案】RadioPeking ,是北京广播电台的呼号。北京广播电台于1950年4月10日宣告成立,以“RadioPeking" 为呼号,用英语、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缅甸语、泰语和印度尼西亚语7个外国语种播音,此外还用普通话、广州话、厦门话、潮州话和客家话对海外华人华侨播音,每天播音时问为11个小时。
4.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答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于1918年10月4日成立,它的成立是中国将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的开端。该研究会是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
旨,专门研究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力一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社的组织等内容的机构。由北大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北大文科教授徐宝磺任副会长,徐宝磺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专任导师。该研究会出版的《新闻周刊》为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刊物,徐宝磺任编辑主任。北大新闻研究会的创建同时也是新闻教育事业起步的标志。该研究会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举办了两期研究班,培养会员百余人,为新闻界输送了优秀人才。
5. 报纸经营“企业化”
【答案】报纸经营“企业化”是1949年12月新闻总署决定在报纸经营方面采取的两项积极措施之一。经营“企业化”要求全国报纸特别是公营报纸,转变长期供给制思想,把报纸作为生产企业来经营,逐步实行经济核算制,精简机构,厉行节约,逐步改变依靠政府定期定额补贴状况,达到经费全部或大部分自给。为实现报纸“企业化”,各报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办法。
6. 千龙新闻网
【答案】千龙新闻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批准,由北京日报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社、北京晨报社等京城主要传媒共同发起和创办的国内第一家综合性新闻网站,2000年3月7日开始筹各,5月8日正式开通。千龙新闻网把北京市主流传媒的新闻资源进行整合发布,形成了北京地区的新闻信息网络门户。千龙网开创的整合当地传统媒体资源,组建大型网络媒体平台的模式,被业界称为“千龙模式”。
7. 《星岛日报》
【答案】《星岛日报》是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大报。1938年8月1日由胡文虎创办,聘请进步人士金仲华任总编辑,羊枣为军事评论员,还约请作家夏衍、沙汀等经常为其副刊《星座》写稿。该报积极宣传抗日,笔锋犀利,生动活泼,赢得国内外读者赞誉,一度成为香港地区宣传团结抗战的进步新闻阵地。香港沦陷后,一度停刊。1945年复刊后,由胡文虎的儿子胡好主持。该报消息齐全,专栏、副刊适合知识分子趣味。它还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台湾地区设航空版。
8.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答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该刊于1838年10月停刊。
该刊虽然仍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其所刊载的内容已包括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和杂姐等各个方面,并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己退居次要地位,不再刊载解释教义的专文,言论主要用来宣传中外人士之间的行为准则,如中国人不要称外国人为“蛮夷”,中国人和外国人做生意要公平、诚实,中国应学习各国的长处等。在科学文化知识的引进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除了介绍西方的情况之外,还大量介绍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的情况,旨在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
就新闻信息的传播而言,《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每期必有一定数量的新闻,绝大部分译自外报,少数为广州、澳门的地方新闻,后期也摘录一些《京报》上的材料。
在编辑业务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文字通俗、文风简短,栏日也比较固定。在宣传策略上,该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吻合。
9. “冷排”
【答案】实际上是“照排”,即运用照相工艺在可感光的版基上排版,完成印刷制作。1981年5月创刊的英文《中国日报》引进美国全套照排系统印刷,成为我国第一张采用“冷排”方式出版的报纸。1985年创刊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成为我国第一张用“冷排”技术出版的中文报纸。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报刊印刷技术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
10.《香港船头货价纸》
【答案】((香港船头货价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1857年11月3日由开刺报馆创办,周三刊,实为英文《开刺报》的中文版。该报所刊内容以船期、商品价格、商业行情、商业信息和广告为主,主要读者对象为商店职员。该报后改名《香港中外新报》,所刊新闻进一步增多,发行对象扩大为一般市民。1872年5月4日后,该报每日另出《行情纸》,为读者提供市场信息。1873年,《香港中外新报》改版为日报,之后又脱离《仔刺报》,成为中国人自己办的报纸,出至1919年停刊。
11.《劳动界》
【答案】《劳动界》是中国第一批工人报刊之一,是由中共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8月15日创办的周刊。该刊的宗旨是“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它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向工人介绍劳动创造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它还以十月革命后的俄国为榜样,鼓动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为改变受压迫地位斗争。它报道国际国内工人运动情况,尤其是国内各地工人成立工会、开展罢工斗争的消息,为工人读者传递自己阶级的信息,促进工人的觉醒。1921年1月,被军阀政府以“煽惑劳动,主张过激”的罪名查禁。它的出版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始和下人运动结合,是先进知识分子从事下人运动的良好开端。
12.中央通讯社
【答案】中央通讯社是中华民国的国家通讯社,简称“中央社’' , 1924年成立于广州,1927年5月迁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管。1932年5月,国民党中央任命萧同兹为社长。“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来源。它还“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
1944年,中央社随国民党迁至台北。主要业务是向台湾地区及世界各地的新闻机构提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