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药学(医学高级)题库>临床药学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A型题] 为了维持药物的疗效,最合理的给药方式是()

A . 加倍剂量
B . 每天3次或3次以上给药
C . 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
D . 每2小时用药治疗一次
E . 不断用药

全血中所含血液成分()。 较全。 不全不纯不是一个治疗剂量。 含各种成分。 主要为有形成分。 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从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 从疾病的躯体表面现象深入到细胞在疾病中的表现。 从个体治疗到个体预防。 从群体预防进入人类预防。 从传染病的预防发展到慢性病的预防。 患者男性,32岁。咳嗽.高热20天,头痛10天,以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收入院。入院后为进一步明确头痛原因,对诊断更有意义的检查是() 腰穿。 头颅MRI。 脑血流图。 血气分析。 头颅CT(平扫+增强)。 符合雌激素生理作用的是()。 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使子宫内膜增生。 使宫颈黏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 使阴道上皮脱落加快。 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有升温作用。 血小板的适宜保存温度为()。 22℃振荡保存。 室温保存。 4℃冰箱保存。 6-8℃。 以上都不正确。 为了维持药物的疗效,最合理的给药方式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最终结果是单位时间内药物的消除量随血液浓度而变化,血液的浓度越高,单位时间内消除量就越大。为了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进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按一定的间隔时间给药是必要的。临床上,可适当根据半衰期(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确定给药时间。按半衰期的长短,常用药物分为4类。欲使超快消除类药物(半衰期≤1小时)在血浆中维持某一合适浓度,给药次数就得较其他类药物频繁些,为保证有效血药浓度的维持,无论超快或快速消除类(半衰期=1~4小时),都以静脉滴注为宜;中等消除类(半衰期=4~8/小时)可取半衰期的长短作为给药间隔,按每天3~4次给药。消除慢(半衰期=8~12小时)的药物,每天给药2次。还有极慢消除类(半衰期为>24小时)可按每天给药1次。因为在给药间隔期间内,这类药物浓度的波动幅度决不会像快速消除类药物引起的幅度大。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