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642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国两制
【答案】“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中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而且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2. 梁方仲
【答案】梁方仲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和明清史学家,他毕生都致力于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而对明代财政史的研究则是他的研究核心和精华,成绩十分突出,梁方仲先生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是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者之一。
3. 昆仑关之战
【答案】昆仑关之战是指1939年中国军队在桂南对日军发动的一次反击作战。日军为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航空基地,于1939年攻占昆仑关要地。中国政府部署桂南大会战,决定以昆仑关为重点战场开始反攻。白崇禧指挥中国军队开始总攻击,其中第五军向昆仑关进攻,迫使日军向核心阵地撤退; 郑洞国荣誉第一师夺取东面高地,将该地日军守备队歼灭; 日军驰援昆仑关,遭第五军攻击,伤亡惨重; 中国军队攻克昆仑关。此战役为中国军队自抗战以来第一次采取诸兵种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昆仑关大捷,并为桂南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 五院制
【答案】五院制是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10月以后实施的组织形式。《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五院同为治权机关,互不统属,互相独立。五院正、副院长由国民政府主席于国民政府委员中提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向国民政府主席负责。
5. 反击右倾翻案风
【答案】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开展的批判邓小平的运动。邓小平对各条战线的整顿,是对“文革”以来一些错误政策比较系统的纠正,是毛泽东不能容忍的。1975年9月底,毛泽东决定发动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人帮”污蔑邓小平在1975年主持的全面整顿工作和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是一股“右倾翻案风”,并借机进行篡党夺权活动。这
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把刚刚恢复和发展的国民经济再度推向停滞和倒退。
6. 一二·九运动
【答案】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Iz 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7. 伪满洲国
【答案】伪满洲国是日本在占领中国东三省后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1932年3月1日,日本
,宣布“满洲国”成立。因国民帝国主义以“满洲国”政府的名义,发表了一个所谓“建国宣言”
政府和中共及国际社会对伪满政权均不予承认,故称为“伪满洲国”或“伪满”。“首都”设于新
,京(今吉林长春)“领土”包括现今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
省承德市。
8. 国联调查团
【答案】国联调查团是1932年1月21日国际联盟为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而成立的组织。团长为英国人李顿,又称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2月来华,10月公布调查报告书。这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真相,但宣称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以武力侵犯中国边境,而是为了对付赤色危险; 主张在中国东北实行高度自治,承认日本的特殊利益。
9.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答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的抗日政治主张。主要内容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全国军事的总动员; 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改革政治机构; 抗日的外交政策; 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 改良人民生活; 抗日的教育政策; 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抗日的民族团结。《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也是我党第一次提出建立廉政政府的政策纲领,它不仅给人民指明了走向顺利的道路,对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10.镇压反革命
【答案】镇压反革命是1950年为打击反革命分子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政治运动。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950年12月,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
,明确规定处理反革命案件的原则和方法。全国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到1951年10月为止条例》
基本结束,基本上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使我国社会秩序出现了空前安定的局面,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11.《五四指示》
【答案】《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为了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发出的《关于
,简称《五四指示》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指示》的意义在于肯定农民的土地要求,表明
了共产党改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即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解决了土地问题,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和加强了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援,为解放战争的顺利奠定基础。这一指示和后来在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所规定的没收地主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方法有所不同。它适应当时的局势,采取了反奸、清算、减租减息以及查黑地等办法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来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目标,有利于团结各界人士结成反帝、反封建、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广泛统一战线。从此,解放区的土改运动逐步开展起来。
12.红卫兵运动
【答案】红卫兵运动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全国性的青年学生运动。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组织红卫兵,并在6月24日和7月4日写了2张提倡“造反”的大字报,7月28日他们将2张大字报送交毛泽东。
8月1日毛泽东复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及其造反行动。随后红卫兵组织在全国大中学校迅速发展起来,并走上街头破四旧、进行革命大串联。红卫兵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突击队,引发了全国的大动乱。1968年底以后,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红卫兵组织名存实亡。
13.第一流人才内阁
【答案】第一流人才内阁是民国初年北京政府的熊希龄内阁。1913年7月,袁世凯任命进步党议员熊希龄为内阁总理。司法、教育、农商等少数总长职位由进步党人梁启超、汪大燮、张春等人担任,而陆军、内务、外交等重要部门还是牢牢掌握在袁世凯的嫡系军阀、官僚手中。由于梁启超等人都是社会名流,这个内阁又被称为“第一流人才内阁”。
14.国粹派
,主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答案】国粹派是清末革命派中的一个派别。国粹派所说的“国粹”
的语言文学、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发行刊物有:《国粹学报》、《政艺通报》。基本主张是:①借助国粹宣传
,批判“君学”,反对帝制; ③从“国学”中寻找变革政体、排满革命、救亡图存; ②颂扬“国学”
,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立实行民主共和的根据; ④提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观”
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东西。
15.蒋冯战争
【答案】蒋冯战争是1929年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的战争。1929年蒋介石在征讨桂系得手获胜后,为了进一步消灭异己力量,立即转移兵力,进攻冯玉祥的西北军。5月中旬,冯玉祥令驻山东、河南的西北军退守憧关,蒋介石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在蒋的武力进剿和内部瓦解的困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