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大学人文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五一六通知》

【答案】《五一六通知》是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出的一项通知,全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1966年4月由康生、陈伯达起草,4月24日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基本通过,5月16日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并下发县委。《五一六通知》宣布撤销《二月提纲》和原“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及其办事机构,提出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会,号召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大旗,揭露和批判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五一六通知》是文化大革命发起的标志,也是十年文革的纲领性文件之一。

2. 基尔特社会主义

【答案】基尔特社会主义是梁启超、张东荪等提出的社会改良主张。吉尔特社会主义基于政治、经济二元论以及职能划分原则,主张国家与基尔特(工会)应各有各的职务与权力。国家代表消费者的利益,做为生产工具的所有者,而劳动者所组成的自治团体的基尔特则代表生产者的利益,负责生产工具的管理。他们认为,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但由于资本主义存在许多弊端,因此要阶级调和、劳资合作,称为“劳资调和主义”。他们还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打倒军阀、发展实业等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他们的思想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奉行阶级调和理论,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3. 整党运动

【答案】整党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和领导地位,在党内进行的一场整改运动。1950年夏、秋、冬三季首先进行了全党尤其是区、乡以上干部作风的整顿。这次整党运动经历了学习、登记、审查、处理四个步骤,每个党员都在学习和提高觉悟的基础上,主动登记和接受组织的审查与鉴定,共开除、劝退党员30多万,同时吸收新党员100多万。经过运动后,党员普遍进行了一次党纲、党章和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提高了觉悟,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纯洁了党的组织,壮大了党组织,提高了党员素质,为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4. 制宪救国

【答案】制宪救国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要求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1922年11月,《东方杂志》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掀起了制宪高潮。1922年8月国民会议公布了一个宪法草案,但实际上不过是一纸空文。

5. 国联调查团

【答案】国联调查团是1932年1月21日国际联盟为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而成立的组织。团长为英国人李顿,又称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2月来华,10月公布调查报告书。这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的真相,但宣称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以武力侵犯中国边境,而是为了对付赤色危险; 主张在中国东北实行高度自治,承认日本的特殊利益。

6. 实验主义

【答案】实验主义是民国时期胡适提出的改良中国社会的主张。胡适生前说:“只有实践证明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胡适在哲学上是一个实验主义者,在政治上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在社会改造问题上则是一个改良主义者。因此,他主张对中国社会作彻底的改变,主张进行一点一滴的温和的社会改良,反对用革命的方法来改变中国社会。由于他没有真正认清民国时期的社会性质,与马克思主义为敌,其改良思想注定是失败的。

7. “斗、批、改”运动

【答案】“斗、批、改”运动是指“九大”以后文革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下放科室人员。其目的是所谓彻底否定“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巩固和发展文革的“成果”,建立毛泽东式的社会主义模式。这次运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和发展。而运动义被林彪、江青一伙所利用,使他们在篡党夺权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8. 改订新约运动

【答案】改订新约运动是南京政府成立初期发起的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运动。这场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场运动又很不彻底,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

9.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答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1924年7月,在国民党中央的赞同之下,为了适应国共合作后,农民运动开展的形势,由共产党人澎湃等在广州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此后两年间共办六届,培养农民运动人才770余名。其中规模最大的第六届,由毛泽东主办,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区共300余人。教学内容除马列主义理论外,还学习经济、军事等力面的基本知识,研究农民问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的很多人成为农民运动和大革命的领导骨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10.“四清”运动

【答案】“四清”运动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1963年至1966年先后在农村和少数城市

工矿企业及学校等单位开展的一次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该运动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过分重视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打击。1965年1月,党中央对“四清”运动中的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纠正,却又错误地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顿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些观点和口号,成为文革把矛头指向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的理论根据。

二、论述题

11.国民党反动统治迅速崩溃的原因。

【答案】国民党反动统治迅速崩溃的原因如下:

(1)军事方面

三大战役的胜利,歼灭了国军巨大部分精锐部队,国民党在军事上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基本陷入崩溃。

(2)政治方面

国民党一贯主张独裁统治,引起民众的不满,在发布“裁乱”和“宪政”之后,在政治上完全丧失了民心。此外,国民党集团内部出现分裂,加剧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迅速崩溃。

(3)经济方面

国民党政府财政收入连年入不敷出,出现巨额财政赤字,南京政府负债累累,国统区的财政经济陷入全面崩溃的境地。尽管国民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依靠暴力维护的市场,很快便维持小下去,经济崩溃的局面无法扭转。

12.比较大革命时期的北伐与国民政府北伐的异同。

【答案】(1)相同点:都是国民政府同北洋军阀之间的战争。

(2)不同点:

①背景小同:前者是在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下,在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的情况下进行的; 后者是在国民党一党专政逐步建立的情况下进行的,革命统一战线己经破裂。

②目的不同:前者是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实现中国的统一; 后者主要是同张作霖争夺全国统治权。

③性质不同:前者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后者是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旧军阀之间争夺统治权与地盘的战争。

④组织领导者不同:前者是以国民党左派为核心,当时的国民党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后者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府。这时的国民党是蒋介石集团独裁统治的工具。

⑤参战军队不同:前者是国共合作的革命军队——国民革命军; 后者是帝国主义帮助建立起来的反革命军队。

③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同:前者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并收回了九江、汉口英租界;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