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2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陆定一

【答案】陆定一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为宣传党的路线、力一针、政策,建设和发展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26年秋,陆定一在团中央宣传部丁作,编辑《中国青年》,他以犀利的文笔鞭挞黑暗势力,鼓舞青年投身革命,撰写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批判各种错误思想,在理论和宣传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1927年5月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代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遵义会议后,他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星》报,为建设和发展我军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陆定一作为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领导《新华日报》华北版编辑出版,曾参与毛泽东同志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的翻译工作。1942年4月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他负责编辑《解放日报》的《学习》副刊,撰写了《从实际出发》等比较有影响的文章。同年8月,担任《解放日报》总编辑。他撰写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强调新闻要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坚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提出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新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文革小报

【答案】文革小报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涌现出的一大批革命群众组织报刊,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1966年夏秋间最先出现于北京的大专院校,之后发展到各级党政机关、群众组织和文艺界,是大字报和传单的延伸,最初主要刊布“首长讲话”等小道消息。1967年1月夺权风暴后,文革小报蓬勃发展,同年7, 8, 9月达到鼎盛。开始是油印,后来有不少发展成铅印,利用原校报的设备和条件出版。先是在本单位内部发行,而后逐渐扩展到社会,个别的还通过邮局向全国发行。每期印数从几千份到十几万份不等,大多数出版不定期,随办随停,没有正式固定的编辑机构,也没有向有关管理部门申请登记。这些小报在极“左”思潮的统治下,积极宣传“文化大革命”,狂热地鼓吹“造反”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版面上堆砌着标语、口号,充满了政治鼓噪和攻击谩骂之词。1968年8月,随着政策的改变,群众组织解体、大学停办、学生上山下乡,文革小报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