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外国哲学之现代西方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质

【答案】基质是属性的主体或承受者。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实体就是基质,只有实体才能承受其他范畴,其他范畴都依赖于实体而存在,因而他指出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在《形而上学》中,他又把实体范畴分为形式、质料和形式与质料的复合物。他认为复合物是属性的基质,而质料是形式的基质,如果实体是指“在下面的东西”,质料就第一实体。但他还认为,形式先于质料,第一实体是“这一个”,而不是基质。因此,虽然质料是形式的主体,但形式才是第一实体。

2. “是”和“应该”之分

【答案】“是”和“应该”之分是指休谟提出的作为对事实陈述和价值判断的逻辑区分。事实陈述描述世界“是”怎样的,这被认为与价值无关; 价值判断规定世界“应该”是怎样的,这被认为是评价性的或规范性的。描述和评价被认为是不同的活动。因此,我们不能从非道德判断中推演出道德判断,从一个事物“是”什么中不能推出该事物“应该”如何,在事实和价值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

3. 康德的图式

【答案】康德的图式是连接范畴和经验的中介,他的图式论是为了克服范畴论的困难。在运用范畴概念于经验的判断时,图式是重要的一步。虽然范畴没有经验来源,但每个范畴有其经验的对等物即图式,使其运用成为可能。概念的图式不是意象,而是产生意象的规则。每个图式都是时间的先验规定,所以图式只是加了时间条件的范畴本身。因而它一方面与范畴同质,具有普遍和先天性; 另一方面与现象同质,因为它包括想象力、时间和表象杂多。图式由于这种特性成为概念和直观的中介,才产生判断。只有借助于图式,概念才能够被应用于现象,没有图式,概念就没有意义。

4. 色诺芬尼的理神论

【答案】色诺芬尼的理神论是坚持神是唯一的、不变的本原的哲学观点。他认为神有统一性和不变性,是独一无二的,在形体或精神上与世人不同,其用思想来统治万物,居住于一处,是“全视、全知、全闻的”。神无始无终,是永恒的,无所不包,他是无限的。他所说的神是唯一的、不变的本原,这是在原则意义上所说的本原,“神”是世界最高原则的代名词。

5. 奥康的剃刀

【答案】奥康的剃刀是指理论构造中的一条方法论原则,在形而上学论战中被广泛应用。奥

康认为,“用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能够做的事情,是无意义的。”意即人们不应当设定比合适的哲学解释所必需的实体更多的实体。因此,在其他情况都相同的条件下,人们在面对具有同等解释力的两个或多个理论中,应选择使用了最少的假定与解释原则的那个理论。

6. 自明知识

【答案】自明知识是指必然的知识,由抽象认识构成。奥康认为命题分真假,而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有两种方法:①只通过分析词项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判断它们组成命题的真假,称之为抽象认识; ②要比较事实和词项之间的关系方能知道命题的真假,称之为直观认识。奥康认为自明知识由抽象认识构成的,与命题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结论可以从前提中必然推导出来,是必然的知识。

7. 康德的先验统觉

【答案】康德的先验统觉是指一种把概念和直观结合为知识的能力和自我意识的综合统一能力。自我意识的综合能力是先天的,是我们拥有其他自然界知识的必要条件。统觉与直观小同,直观是接受性活动,先验统觉是自发性活动,按照范畴把表象杂多连接在自我意识中,使它们结合为判断。先验统觉具有“我思”的形式。“我思”跟着我的一切表象起作用,综合是其主要功能。先验统觉本身不能被规定,统觉原理是人类知识范围的最高的原理。

8. 《小逻辑》

【答案】《小逻辑》是著名哲学家黑格尔的著作。它主要论述由感性的反映物质世界,发展为由知性的反映有关人性在关系中的宏观现实世界,最后发展为由理性的、辩证的上升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全体的绝对理念。黑格尔在书中批判旧式形而上学,创立起唯心主义辩证法。

二、简答题

9. 简述教父哲学中,信仰主义对哲学的看法。

【答案】教父哲学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派。在早期基督教和希腊哲学相遇的时候,教父哲学对待哲学的两种态度分别是:

(1)信仰主义的态度,即将信仰和哲学完全对立起来,以德尔图良为代表,认为知识和哲学是使异教徒误入歧途的根源,必须根除。

(2)理性辩护主义的态度,即利用哲学为信仰进行辩护,以奥古斯丁为代表,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论证基督教的信仰,虽主张“信仰寻求理解”,但信仰是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方法和途径。

10.为什么说是笛卡尔奠定了近代哲学的思想基础?

【答案】笛卡尔被称为“近代哲学之父”,他建立了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体系。他以“普遍数学”为方法论,按照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论规则,把“自我”作为第一原则,建立了“明白清楚”的真理的内在标准,一步步地推导出关于心灵、上帝和物质的确定知识。他的哲学体系像数学的公理

体系一样,有简洁、严格与和谐之美。他的天赋观念论、理智至上的立场,以及身心二元论都表现了唯理论的基本特征,对后来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普遍数学

①笛卡尔坚持统一的科学观,所有科学门类都统一于哲学。同时,科学的统一性不在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他认为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称科学的方法为“普遍数学”。普遍数学把数学最一般的特征运用到其他学科。数学的一般特征有二:“度量”和“顺序”,这两个特征在运用于更大范围时,需要从哲学上加以界定,使他们获得更普遍的意义。

②科学研究的顺序有两种:一是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一是从复杂到简单的分析。在数学中,研究对象是同质的,这两种方法是可逆的。但在形而上学关于因果关系的研究中,终极原因是无限的上帝,被造的事物是有限的,原因和结果是小同质的,处于不同系列,因此,形而上学不能诉诸无限的第一原因,从中推导出所有结果,而需要找到一个确定无疑的简单的出发点,由此建构出关于原因和结果的知识。总之,形而上学的方法首先是分析,寻找确定的第一原则,然后再运用综合,从第一原则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2)方法论原则

按照先分析后综合的顺序,笛卡儿建立起四条方法论的规则,这四条规则都没有经验感觉的地位,分析和综合都是理性的方法。

①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是指出分析的目的是找到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

②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细致,细致到可以加以满意地解决的程度为止。

③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逐渐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是指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一步步推导到复杂的道理。

④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是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分析要彻底,综合也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

(3)“普遍怀疑”与“我思故我在”

①“普遍怀疑”

a. 笛卡儿认为,现有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因为它们建立在不可靠的基础之上。为了重建知识,必须找到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笛卡尔的打击策略是怀疑的方法,凡是不能通过怀疑的推敲的原则,都要被排除在知识的基础之外。

b. 笛卡尔的怀疑是普遍的,被怀疑的对象与梦境事物有关,人们一般认为不可疑的确定性,都在怀疑之列:

第一,周围世界是感知到的现象。笛卡儿认为感觉是不可靠的,周围世界是可疑的,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第二,我们对自己身体活动的感觉好像是确定无疑的。但是,我们在梦中对自身亦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