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817管理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比较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与生产论的等产量曲线分析法。
【答案】从方法论讲,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与生产论的等产量曲线分析法的实质是一样的。这两种分析法只是在相同的分析框架下,对分析工具赋予不同的经济术语而己。
(1)在效用论中,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的两个基本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在消费者的偏好给定的条件下,一般可以得到凸向原点的无差异曲线,该曲线符合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给定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直线型的预算线,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且为负值。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这两个工具,既可以分析消费者收入给定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又可以分析效用给定条件下的支出最小化。消费者的决策均衡点发生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相切点,在切点的均衡条件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通常写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或者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那么,消费者会沿着收入一消费曲线来选择两种商品的消费量,以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最小的支出。
(2)类似地,在生产论中,等产量曲线分析法的两个基本工具是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在厂商的生产技术给定的条件下,一般可以得到凸向原点的等产量曲线,该曲线符合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生产成本给定的条件下,可以得到直线型的等成本线,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且为负值。运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这两个工具,既可以分析生产者成本给定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又可以分析产量给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生产者的决策均衡点发生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相切点,在切点的均衡条件为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通常写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生产者的成本发生变化,或者生产者的产量水平发生变化,那么,生产者会沿着扩展线选择两要素的使用量,以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最小的成本。
2. 市场机制能够解决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吗?
【答案】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有效地配置它们。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一些信息,但另一些参与者却不拥有; 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时就不能很好地起作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1)市场机制能解决一部分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例如,为了利润最大化,生产者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生产,否则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可能卖不出去。生产者显然很难知道每个消费者的偏好的具体情况。不过,在市场经济中,这一类信息的不完全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正确决策——因为他们知道商品的价格。只要知道犷商品的价格,就可以以此计算生产该商品的边际收益,从而就能确定它的利润最大化产量。
(2)市场的价格机制不能解决所有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这种情况在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上都是常见的现象。
(3)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需要政府在信息方面进行调控。信息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和正确的市场信息,以便他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3. 某人有收入R 元,欲购买商品X ,请分析他的购买决策是如何做出的,推导出X 的需求曲线。认为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则他的效用函数具有什么形式?
【答案】(1)可以通过价格一消费曲线推导出商品X 的需求曲线。价格一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偏好、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轨迹,(a )所示。
价格一消费曲线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在图(a )中,在均衡点E 1,商品1的价格为P 1,商品1的需求量为X 1。在均衡点E 2,商品1的价格由P 1下降为P 1,商品1的需求量由X 1增加到X 1。在均衡点E 3, 商品1的价格由P 1下降为P 1,商品1的需求量由X 1增加为X 1。
根据商品1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个P 1数值和相应均衡点上的X 1数值绘
3231212211
制在商品的价格一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即图(b )中商品1的需求曲线X 1=f(P 1)。在图(b )中,横轴表示商品1的数量X 1,纵轴表示商品1的价格P 1在图(b )中,需求曲线X 1=f(P 1)的a 点、b 点、c 点分别和图(a )中的E 1点、E 2点、E 3点相对应。 (2)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为λ,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即λ不变),
则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 此效用函数是拟线性的。
4. 简述完全竞争条件下单要素投入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
【答案】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L 的需求函数反映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 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W 之间的关系。要素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式中,MPL 为边际产品,是要素的函数。由于产品价格P 为既定常数,故上式显然确定了从要素价格W 到要素使用量L 的一个函数关系,即确定了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一个需求函数。 根据边际生产力递减的性质,可得出以下结论: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厂商对要素的最佳使用量即需求量将下降。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完全重合,向右下方倾斜,如图所示。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要素需求曲线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的结论实际上要依赖于两个“潜在假定”:第一,要素的边际产品曲线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第二,产品价格不受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在考虑多要素共同使用以及多个厂商共同调整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 的需求曲线就不再等于该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5. 请说明为什么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边?
【答案】平均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当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点并开始上升的时候,平均固定成本仍在下降。只要平均固定成本下降的幅度大于平均可变成本上升的幅度,平均成本就会继续下降; 只有当平均可变成本上升的幅度和平均固定成本下降的幅度相等时,平均成本才达到最低点。因此,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点总是比平均可变成本晚。也就是说,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总是在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的右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