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个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如今早已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随着2014年“七夕情人节”的到来,各商家纷纷抢抓节日商机推出各种特色商品、活动招揽顾客,由此催生的“浪漫经济”异常红火。这表明()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②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④文化是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4年8月26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微信”“失联”“正能量”“吐槽”“拍砖”“接地气”“细颗粒物”等媒体上高频热词都被收入其中。每一个热词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C.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D.大众传媒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目前,中国进口的国外电视剧中,来自东盟国家的作品约占1/3,每年有大量东盟国家的演艺人员来华参与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制作,东盟各国也成为中国电视作品的重要市场。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华文媒体也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这充分说明() A.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B.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电视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唯一手段。 D.中国与东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爸爸去哪儿》节目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与中国传统的亲子观念不同,这一节目更强调父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这体现了()①优秀传统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②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④交流和借鉴有助于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