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公元2世纪东传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还是起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无不证明中华民族始终在吸纳异质文化,同时也在感染异质文化,从而造就了几千年的多样文化共生并存、相辅相成的融合态势。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文化交流导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湖南卫视播出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借鉴韩国综艺节目的做法,充分利用我国民族特色的背景舞台,以探险经历真实呈现了父子生活情感的交流和孩子的童真无邪,唤起了人们对家庭温暖的渴求,成为2014年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综艺节目。这启示我们,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应当()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源于实践,贴近生活③采用先进的制作手段④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4年7月13日,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该节目除了掀起收视热潮,更是引发了观众对汉字书写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于国学、文化的思考。不同于其他引自国外版本的众多综艺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完全是原创节目。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②文化创新应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唐卡绘画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它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因其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丹巴绕旦老人打破唐卡技艺“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不仅在家招收了30多名学徒,还在西藏大学开办了唐卡绘画班。丹巴老人的做法()①重视发挥教育对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作用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杰出贡献③说明观念更新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④坚持辩证认识传统观念在现实中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