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809语言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在汉语词汇借用现象中,“麦克风”是______词,“话筒”是______词,“维他命”是______词。

【答案】音译(借); 意译; 音意兼译

【解析】词汇借用包括“借词”和“意译词”两种情况,前者是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或方言的词,而后者是指用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形成的新词。

,的音译,属于借词; “话筒”是在汉语里,借音现象少,意译词多。“麦克风”是“microphone ”

用汉语构词规则为“microphone" 重新构造的词,属于意译词:“维他命”既包含音译,也包含“维持生命”的意思,所以是一种音意兼译词。

2. 从语义指向的角度看, “砍疼了”语义指向______或______; “砍坏了”语义指向______或______。

【答案】受事; 施事(或施事的隶属部分); 受事; 工具

【解析】语义指向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用于分析句子成分语义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工具,对于分化歧义、从深层次理解句子成分的语义关系有重要作用。“砍疼了”“砍坏了”都是潜在的歧义结构,“砍疼了”中补语“疼”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把他的脚砍疼了”; 有时可指向“砍”的施事的隶属部分,如“砍了一下午,我的胳膊都砍疼了”。“砍坏了”中补语“坏”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别把桌子砍坏了”; 有时可指向“砍”的工具,如“他那把刀砍坏了”。

3. “捆绳子、跑了小偷、存定期”从语义上看,其名词性短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这些语义角色可直接充当。

【答案】工具; 施事; 方式; 宾语

【解析】“工具、施事、方式”是动词和其所支配的宾语问的语义关系,见的语义角色有受事、

,说明这些语义即动词和名词间的“语义角色”处所、时间、方位等。。常

4. 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______。

【答案】社会的发展

【解析】语言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

5.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北京语言学界诞生了二部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中国现代语法》; 《中国语法理论》; 《中国文法要略》

【解析】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北京语言学界产生了三部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作,分别是王力先生的代语法》(1943). 《中国语法理论》(1944)和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

二、简答题

6. 为什么说从音位到语素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

【答案】从音位到语素是语言这个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这主要是因为:

(1)一个语言中的众多符号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共同构成了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2)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音位和音位组合成的更大的单位只能构成语言符号的形式,它们都属于语言的音系层。语素和语素组成更大单位则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属于语言的语法层面。

(3)语言系统两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语言里的音位只有几十个,语素的数目则至少有几千。几十个音位就可以满足几千个语素的构形要求,这是因为音位一般不直接做语素的形式,而是组合起来才与语素或词等语法层面的单位相联系。从音位到语素,不仅实现了语言从形式层到形式和意义结合层的转变,而且语言单位的数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7. 时; 体

【答案】时与体的联系和区别,具体表现为:

(1)联系

“时”和“体”都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2)区别

①“时”和“体”内涵不同

“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刻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有些语言,动词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行为动作是发生在说话的时刻,还是在

,"1 wrote"(过去时),说话的时刻之前,或在说话的时刻之后。例如英语“I write"(我写,现在时)

"I will write"(将来时)。

而“体”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不同语言的体的范畴的表现各不一样。在俄语等斯拉夫语中,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的对立。完成体把行为状态作为整体表示,不再分析其内部的时间进展,而未完成体与前者相反,表示的是一个完整行为的一部

,"be+分。英语动词有普通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普通体(如“I write”我写)

动词的现在分词”表示进行体(如“I am writing")”“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体(如“I

have written")。

②“时”和“体”侧重点不同

“体”虽然也可以表示具体的话语情景和时间之间的联系,但它与时态的侧重点不同。“体”不具有指示性,不侧重于将它和动作、事件和状态从时间上固定下来,主要用来表示动作、事件或状态是否已经完成,或是在进行当中,亦或是二者的一个结合,即人们所说的完成进行。进行体着眼于被描述事件内部的进展情况,而完成体则关注被描述事件或动作、状态之间的一个先后顺序。

而“时”则是以动作发生的时间为参照的,侧重的是时间,而不是动作本身。根据时间可以分为过去时,进行时和将来时。

8. 词与语素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词与语素的区别

①语素和词是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

a. 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从词汇材料角度考虑,以语素的构词能力为标准,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前者可以独立成词或与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后者只能和其他语素一起构成词。现代汉语里的语素,多数是由古代汉语的词演变来的。由于汉语的词逐渐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古代汉语的许多词(成词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变成构词成分,成为不成词语素。

b. 词

词是由语素构成。它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或单用; “最小的”是说词是不能扩展的,即在词中不能再插入别的成分,即使两个成词语素组成的词也不能分开。

②语法作用不同

词和语素在运用中的语法作用是不同的,词是独立承担语法意义的语法单位,而语素则不能单独使用,只能组合构成词。

③分类不同

a. 语素

语素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

第一,根据音节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第二,根据构词能力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第二,根据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分为词根和词缀。

b. 词

词可以分为一般词汇和基本词汇。

(2)词与语素的联系

语素是构词的主要单位,语素是组合成词的材料,语素按照不同的组合规则可以组合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