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患者,65岁。患胃癌四年,晚期,已失去手术治疗价值,生命垂危。家属再三恳求医生,希望能满足病人心理上的渴求,收他入院。医生出于"人道",将他破格地收入院。究竟该不该收治这个病人从病人的权利分析,应该收治的理由是()。 A.解除疾病痛苦是病人的基本需要。 病人有权享有必要的、合理的、基本的诊治护理权利。 人类的生存权利是平等的,因而医疗保健的享有权也是平等的。 对待各种疾病的患者,应一视同仁。 以上都是。
某男患者,65岁。患胃癌四年,晚期,已失去手术治疗价值,生命垂危。家属再三恳求医生,希望能满足病人心理上的渴求,收他入院。医生出于"人道",将他破格地收入院。究竟该不该收治这个病人从医务人员的义务出发,下列除外哪点都是应该收治的()。 A.医务人员有诊治病人的责任。 医务人员有解除病人痛苦的责任。 医务人员有无条件忠实于患者利益的责任。 晚期癌症,治好无望,不收也是符合医德要求的。 对治疗无望的临危病人,应收入医院进行治疗,目的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
患者,男,35岁,主诉"舌感异常"到医院就诊,确诊为舌癌,入院治疗。其病情为病灶尚未转移。按当时的医疗水平及治疗手段,只有早期切除病灶才能挽救患者。医生把治疗意见向患者的家属作了说明,希望他们向患者做工作,着重说明"病灶盘是溃疡,因为是恶性的,所以必须切除舌头的1/3。"患者本人坚决反对手术。医生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又向患者解释说,不是切掉舌头,而是烧灼舌头的溃疡部分。患者在这种情况下答应了手术,切掉了舌头的1/3,术后出现语言障碍,咀嚼、味觉功能减退。患者认为医生欺骗并坑害了自己,因而忧郁愤懑,在精神和肉体上蒙受了极大的痛苦。后患者上告法院要求赔偿,该案例最终经调解并说明医生手术的目的与动机后,患者撤回了上诉。本案例患者上告法庭,最主要理由是()。 A.医生手术的动机与目的都是为了救治病人的生命,但效果不好。 医生切除1/3舌部虽是本手术的指征,但过多地损害病人和利益。 医生手术的动机与手段与病人当时所能承受心理状态不相一致。 医生当时用"只是烧灼舌的溃疡部分"的隐瞒病情手段来行施手术。 医生没有向病人说明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病人思想准备不够。
某研究者为了验证氯霉素对伤寒的疗效,在408例伤寒患者中进行对照实验,其中251例用氯霉素治疗,其余157例不用。结果使用组251人中死亡20人,病死率7.07%;未用组157人中死亡36人,病死率22.8%。在人体实验中使用对照组、安慰剂和双盲法()。 A.是对病人的一种欺骗。 是违背人道主义原则的。 是违背知情同意原则的。 以征服疾病为目的,为发展医学,在严格控制并不损害患者利益的范围之内使用这一方法,是合乎医学道德的。 是医学科研中经过考验的正确方法,可以在人体实验中广泛应用。
某研究者为了验证氯霉素对伤寒的疗效,在408例伤寒患者中进行对照实验,其中251例用氯霉素治疗,其余157例不用。结果使用组251人中死亡20人,病死率7.07%;未用组157人中死亡36人,病死率22.8%。在人体实验中使用对照组、安慰剂和双盲法()。 A.是对病人的一种欺骗。 是违背人道主义原则的。 是违背知情同意原则的。 以征服疾病为目的,为发展医学,在严格控制并不损害患者利益的范围之内使用这一方法,是合乎医学道德的。 是医学科研中经过考验的正确方法,可以在人体实验中广泛应用。
某大医院一位眼科博士,因急于为两位病人进行角膜移植,而又一时找不到现成的供体角膜,所以在太平间"盗取"了一病死者的尸体角膜用于移植,获得成功。此事后被死者家属发现,以未经本人生前及死者家属知情同意,严重损害了死者及其家属的权益为由,将该医生告上了法庭。经调查得知:接受眼角膜移植手术的两位病人与该医师无特殊关系;死者生前与该医师无利害冲突;该医师也未由此谋取分文私利,只是不了解有关要求。该医师的行为出现了动机与目的、手段与效果严重背离的问题,其主观上的根本原因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