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中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阶段,社会各方面发生着巨大的变 化,这种巨变在道德和法律领域同样十分明显,传统的体系面临解体,急需在吸 取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整合,建立新型的道德和法律体系,这对维 护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道德与法律关系的研究状况分析,归纳出四个方面加以 研究。1.私德、公德与法的关系;2.中国古代伦理道德和传统法律的特色及 其局限性;3.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变迁;4.建构新型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本文从伦理学的观点出发,在研究分析道德的本质的基础上,将道德划分为 私德与公德两方面。界定了公德与私德的含义和双方的关系:所谓私德是指道德 的内在性与个体性,是个人的品质或情操;所谓公德是指道德的规范性或约束性, 是人们的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准则;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构成人们完整 的道德观念。文章研究了私德、公德与法律的关系,指出法作为社会行为规范的 最起码的要求,构成三者中的最底线要求。公德作为社会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 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不可缺少的,是人类理性对公众的普遍要求。 私德居于这两者之上,是最高层次的道德理想,是人类对崇高理想和美好情操的 追求。认为只有通过对三者的正确区分,才能创造出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新文化传 统。本文对传统中国进行研究,认为中国古代道德主要表现为重私德而轻公德倾 向,形成中国道德传统的不平衡发展。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表 现为礼法交融,道德法律一体化的特征,法律的地位和独立性被削弱。 文章论述了我国道德和法律的现状,指出就法律建设而言,直接照搬西方的 法律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西方文化必须经过传统的选择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对道 德状况进行分折,指出社会的剧变使传统道德趋于瓦解,逐步让位于现代道德, 由于现代道德的建设缓慢,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道德失序的危机问题,因此建立 新型的道德和法律体系成为当前社会转型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党和政府提出的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国策,将古代文化传统和西方先进文明相结 合,是符合国情的正确决策。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发展。在建构现代伦理道德体系中,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步伐,加强 公民的私德修养,创造公德与私德的良好转化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营创 良好的道德环境,推动我国现代道德体系的确立。 最后,本文在论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中,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新见解。1.将 道德的本质作为划分公德与私德的重要依据;2.分折了法律、公德和私德的关 系,将三者划分为不同层面对公民提出不同的要求;3.提出要创造转化机制, 促进公德与私德的相互转化,共同提高;4.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赋予集体主义原则以时代的精神与内容,实现“向社会负责”的集体主义道德 观念的转变。5.对道德理想主义和制度理想主义进行分析和批评,认为正确区 分法律、公德与私德的关系,是克服这两种错误倾向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