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62中国通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体西用”

【答案】“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由张之洞提出,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也一度成为清朝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的思想武器,目的是鼓励人们学习西方,反对顽固守旧。主要内容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的同时,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律例、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 些措施。

2. 改组派

【答案】改组派是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影响较大的一个政治反对派,全称为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主要发起人为陈公博、顾孟余等,标榜“恢复1924年国民党改组精神”。1928年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失败。5~6月,陈公博、顾孟余在上海创办《革命评论》、《前进》等杂志,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1931年汪精卫宣布改组派解散。

3. 《北京条约》

【答案】《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10月24、25日,清政府先后与英法代表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条约规定:①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②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③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④退还以前没收的天主堂资产,法方还擅自在中文约本上増加:“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恤金英国50万两、法国20万两。

4. 《望厦条约》

,是1844年7月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项【答案】《望厦条约》原名《中美五口贸易章程》

不平等条约。地点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中美双方代表分别是两广总督耆英和公使顾盛。条约共三十四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除割地、赔款外,美国拥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约中所取得的全部特权;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美国兵船可以自由行驶中国领海巡查贸易;美国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租地设立医院、教堂等。该条约成为后来中法《黄埔条约》及其他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范本。

5. 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1914年中华民国约法是民国初年袁世凯制定的约法。1914年3月,由政治会议建议设立的约法会议召开。根据袁世凯提出的“修改约法大纲七条”,约法会议很快就炮制出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5月1日,袁世凯正式将其公布,同时废除《临时约法》。主要内容有:改责任内阁

为总统制;撤消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作为办事机构。

6. 蒋桂战争

【答案】蒋桂战争是1929年国民政府内部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的战争。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以白崇禧、黄绍竑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失败而告终。

7. 胡汉民

【答案】胡汉民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元勋之一、国民党内重要右派人物。他是广东番禺人,二十一岁中举人,1902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议员,《民报》编辑。1907年至1910年间多次参加武装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广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秘书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于1914年随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至1921年随孙中山在广东活动,先后任交通部长,总参议等职。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大会中任主席团五人之一,获选中央执行委员。年9月,孙中山离广州到韶关,胡任代行大元帅。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此时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人是胡汉民、汪精卫和廖仲恺。同年8月,廖仲恺被刺,胡汉民被认为有嫌,一度被拘留。1927年宁汉分裂,胡支持蒋介石,主持南京工作,任立法院院长。1931年与蒋介石因约法之争,被蒋介石软禁,之后一直保持反蒋态度。1936年病逝广州。

8.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中国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3月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中央全会。毛泽东向全会作了报告;全会集中讨论了夺取全国胜利,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的问题;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会议还着重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诸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号召在胜利面前,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与思想上的基础。

9. 江南制造局

【答案】江南制造局是晚清政府经营的新式军用工业,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上海机器局”或“上海制造局”。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同外国的接触中,洋务派决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军事。1865年9月,江南制造局成立,丁日昌任总办。江南制造局由南北洋大臣共管,经费来自上海海关厘金。江南制造局下设机器厂、铸铁厂、轮船厂、枪炮厂、火药厂、广方会馆等,其产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所制军火和军用物资,大都以调拨方式供各军械所、军营等使用。其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以及技术基本依赖外国。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后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抗战爆发前停办。江南制造局是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一个集军事、科技和造船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企业,它的建立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标志着中国现代工业的开端。

10.《新学伪经考》

【答案】《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维新变法而编撰的重要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①自东汉以来被奉为经典的《古文尚书》、《左氏春秋》等古文经,都是刘歆伪造事实,是王莽“新朝”之学,与孔子无涉,应称“新学”;②后来被称为“汉学”的贾逵、马融、许慎、郑玄之学,也不是“汉学”,而是“新学”;③宋人所尊崇的经书也多是“伪经”,而不是孔子之经。康有为这种论断,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而是在为维新变法制造理论根据。

二、论述题

11.简要叙述《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的自救措施。

【答案】《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的自救措施有:

(1)编练新军。袁世凯等在天津小站练兵,张之洞练成了“自强军”,清政府期望依靠新建陆军振衰起弊。

(2)整顿财政。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产生大量对外赔款,清政府财政亏空严重。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清政府在増捐増税,向人民大肆搜刮的同时,又着手整顿财政,令各省督抚严查当地在关税、厘金、盐课和田房税契等管理上的种种弊政。还举借内债。

(3)派遣留学生。清政府鉴于日本的自强得力于被派往欧美的留学生,也决定向海外派遣留学生,一时赴日留学日渐成风,造就了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

清政府的这些措施,并没有把自己从危机中拯救出来。袁世凯是新军编练的主要受益者,他以此对外结交帝国主义,对内作为自己升迁的资本和工具;巨额的赔款和赤字,远远超过整顿财政所收款项;派遣留学生中的多数人后来都走到了清政府愿望的反面。因此,清政府的新政措施没能挽救其统治危机,更谈不上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转机。

12.通过《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简要说明中国社会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案】(1)政治上,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逐步遭到破坏。《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的信号。《南京条约》中的关税协议、领事裁判权等规定,破坏了中国的领海权、司法权和关税自主权。《辛丑条约》发展到清政府准许外国在中国部分地区实行军事占领,并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以及提高外务部地位便于列强操纵等,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2)经济上,中国的财政经济被列强操纵,中国社会内部的自然经济趋于解体。《南京条约》规定协议关税,《辛丑条约》则规定以关税做赔款担保,清政府的重要税收几乎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三个条约都有赔款的规定,其赔款数额越来越大。由于清政府大量举借附有政治条件的外债,来支付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列强不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财政,而且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凋敝。《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限于东南沿海地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