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联省自治
【答案】联省自治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种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是章太炎和胡适。他们认为,中国的乱源是中央政府权力太大,导致地方争夺,军阀混战,主张扩大地方和民众权力,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建立“联省自治共和国”。这种思潮被一些地方军阀拿来作为巩固地盘和对抗中央政权的理论基础,并发起联省自治运动。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联省自治运动随之结束。
2. 《双十宣言》
【答案】在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向全国人民宣布自己的基本政策,于1947年10月10日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即《双十宣言》。宣言分析了战争形势,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宣布了人民解放军的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八项基本政策,包括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打倒蒋介石的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愿通商友好条约;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等。《双十宣言》适应了新形势,并对正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的人民,起了很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给全国人民指出了彻底解放全中国的总目标。
3. 壬寅学制
,是由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1902年8【答案】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
月15日由清政府正式颁布。该章程规定,初等教育10年,中等教育4年,高等教育6年,教育
年限长达21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规定学制系统的学堂章程,但由于不够完备而未实行。
4. 豫湘桂战役
【答案】豫湘桂战役是日本帝国陆军于1944年发动的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战役主要分为河南战役、湘桂战役、桂柳战役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日军调集了五六万人,进攻驻守河南的国民党汤恩伯、胡宗南所部两大战区,日军在4、5月间先后攻陷郑州、洛阳等地。第二阶段,日军从湘北分路南犯,长沙6月19日陷落,6月26日,日军占领衡阳机场,并包围衡阳。第三个阶段,日军从湖南、广东及越南3个方面向广西进攻,开始了桂柳作战。11月,日军陷桂林、柳州,12月2日占领独山。1945年1月,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但始终没有通车。在豫湘桂战役
的短短八个月内,国民党损失兵力六七十万人,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5. 廷寄
【答案】廷寄是清代公文传送制度之一。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逐渐形成。朝廷给各省高级官员的谕旨,交由内阁传抄者,称为明发;凡属机要文书,不便由内阁明发者,则由军机大臣专办,盖军机处印密封,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字样,用四百里或六百里文书递送各省,称为廷寄。清末,廷寄改由电报拍发,故称电寄。
6. 府院之争
【答案】府院之争是指民国五至六年(1916年至1917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权操纵在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手里。黎元洪不甘心做傀儡,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与以日本为靠山的段祺瑞抗衡,双方的斗争因1917年春的“参战”问题而公开化。段褀瑞主张对德宣战,参加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企图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借款,扩大皖系势力。黎元洪依靠英、美等国,通过国会极力反对。段祺瑞召集督军到京开会,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黎元洪下令免除段棋瑞国务总理职务。段褀瑞离京赴津,通电各省武装倒黎。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故称为“府院之争”,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英、美与日本之间在中国的争夺。
7. 永安建制
【答案】永安建制是指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相继建制订各种制度。主要内容:①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②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③严禁私藏金银财物;令人民蓄发;④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的中央政权组织初步形成,这对于加强领导,发展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8. 百团大战
【答案】百团大战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对华北日军发动的一次反扫荡战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囚笼政策”。尤其在横贯太行山、连接太原至石家庄的正太铁路线上,日军在沿线的大小城镇、车站、桥梁、隧道附近密布据点,阻断了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间的联系。1939年8月至次年1月,彭德怀率领八路军104个团在正太路打击日军,摧毁正太路等华北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发动来源、灵丘战役,榆社、辽县战役,占领了榆社,反击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百团大战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封锁,对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振奋了全国的抗日士气。
9. 二十一条
【答案】二十一条是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的旨在独占中国的秘密条款。为了独霸中国,1915年1月,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主要内容有:①承认
日本享有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②将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延长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东部的特殊权利;③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未经公司同意,不准他人开采附近矿山;④中国沿海港湾及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其他国家;⑤中国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等顾问,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将武昌至九江、南昌至杭州、潮州间之铁路建筑权给予日本,允许日本在福建省有投资修筑铁路及开采矿产的优先权。经过几个月的秘密谈判,日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迫使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它的要求,其中仅把原来的第五条的内容改为日后另行协商。
10.《中法会议简明条款》
【答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是中法战争期间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李福协定》。由李鸿章与法军代表福禄诺于1884年5月11日在天津签订。主要内容有:中国承认法
;法国不国与越南签订的条约和对越南的保护权;中国驻越清军调回境内(未明确规定撤军期限)
索赔款,中国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法国与越南修约时,不出现有损中国体面的字样;三个月后,双方派遣全权大臣,制定详细办法。该条约的签订,表明了中国对法国侵略的屈服。
11.《国策基准》
【答案】《国策基准》是1936年8月,广田内阁制定的全面侵略中国和称霸西太平洋的文件。规定日本的基本国策在于一方面确保其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对于中国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防范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其经济发展。并要求以此国策为轴心,扩充军备,调整外交政策,革新行政机构,确立财政经济政策,指导和统一国内舆论。此后日本对华的政策基本就是按此实施的。
12.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
【答案】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是建党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22年在巴黎成立,主要负责人是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等,下设旅法、旅德、旅比三个支部。其主要活动是在旅欧学生和华工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旅欧总支部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和领导旅欧华人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革命干部,为争取中国革命的国际援助和支援国内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后因主要负责人陆续回国,逐渐停止了活动。
二、论述题
13.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措施、表现、作用及教训。
【答案】抗战时期,为最大程度的保证物质供应以支持抗战,国民政府在经济上实行统制政策。
(1)理论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