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北大学文法学院804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借贷资本
【答案】借贷资本是指拥有闲置资本的资本家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或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形成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循环有密切联系。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它具有自己的特征:
(1)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商品资本。借贷资本家在贷出货币资本时,并不放弃他对资本的所有权,只是暂时让渡资本的使用权,转让的是货币作为资本的使用价值,利用它可以获得利润。
(2)借贷资本是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而与职能资本相对立。在借贷资本身上发生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资本的所有权属于借贷资本家,使用权属于职能资本家。
(3)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表现为G 一一G' ,似乎不经过任何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货币本身可以产生出更多的货币来,成为一种最具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
2. 劳动
【答案】劳动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它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是人类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必须途径。一切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一个简单要素即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劳动资料(又称为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生产资料,它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是物质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就构成了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3. 八国首脑会议
【答案】八国首脑会议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国际经济协调的一种颇具国际影响的形式,它的前身是七国首脑会议,产生于1975年,最初参加者为美、英、法、日、德、意六国的首脑,次年加拿大政府首脑加入。2003年俄罗斯政府首脑参加该会议,遂演变为八国首脑会议。该组织每年举行一次首脑会晤,对世界经济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协调彼此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政策,内容大多涉及贸易、金融、汇率、能源等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会议仍以讨论经济问题为主,但对环境保护及对恐怖活动、南北关系等社会政治问题逐渐关注。由于参加该
会议的是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政府首脑,使得它所提出的各项协调措施更具有权威性,并能直接影响有关国家的经济政策,乃至影响国际经济的发展,但它主要是维护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故有“富人俱乐部”之称。
4. 利润
【答案】利润是指资本在运行中带来的,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产物的价值增加额。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来源于产业部门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不仅耗费的资本在发挥作用,而且没有消耗的不变资本部分即全部预付资本都在发挥作用。这样剩余价值就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便取得了利润的转化形式。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而利润则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这种形式歪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5. 停滞的过剩人口
【答案】停滞的过剩人口是指那些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口。这些人工作不稳定,经常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工作时间最长,劳动条件最恶劣,工资水平最低。此外,还包括那些处在相对过剩人口最底层的,属十赤贫需要救济的人们。这个社会阶层由三类人组成:第一类是劳动能力低下的人; 第二类是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及其子女; 第三类是流落街头的、没有劳动力的人,或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6. 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必须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原理
【答案】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的原理是指生产资料生产的较快增长,不能离开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而孤立地进行。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受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制约。同时消费资料生产不只是消极地被动地适应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而增长,而且它还能够积极地主动地促进和推动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必须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原因是:消费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最先决的条件,如果没有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为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提供日益增多的消费资料,生产资料的增长是不可能的。同时,生产资料的生产归根到底是为消费资料生产服务的,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以消费资料生产部门为市场,如果消费资料生产没有发展,增长的生产资料归根到底就会没有销路,生产资料生产也就难以发展。
7. 食利国
【答案】食利国是指脱离生产,专靠剥削别国,特别是殖民地人民的劳动以维持生存的国家。资本输出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成为食利国的坚实基础。巨额的资本输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国外利润收入。巨额的资本输出和所带来的利润,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加重了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剥削,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成了它们的债务奴隶。发展中国家沉重的债务已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今后不断吮吸世界各国人民血汗的吸血管,它严重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8. 相对剩余价值
【答案】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生产技术变革为前提条件。机器大工业出现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发生了重大变革,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逐渐成为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方法。
二、简答题
9. 在垄断形成的过程中,股份公司这一形式起了重要的作用。对这一结论,你的看法如何? 请谈谈对股份公司这一财产组织制度特点的看法。
【答案】在垄断形成的过程中,股份公司这一形式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结论是十分正确的。
(1)股份公司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19世纪后半期广泛流行于世界资本主义各国,到目前,股份公司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股份公司是个别资本通过参股的方式联合起来,集中成为一个较大资本进行运营的资本组织形式。股份公司这一资本组织形式既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推动着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这一形式特别适用于垄断资本的形成。
(2)股份公司对垄断形成的积极作用是与它特有的财产组织制度分不开的。具体说,股份公司在资本关系上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股份公司实现了资本占有形式的社会化
股份公司的财产制度己部分改变了资本的所有权属性,出资人的资本所有权发生了裂变,原本属于出资人的对资本的支配、使用和处分的权利与资本的最终所有权和受益权发生了分离。这些权利从出资人的手中分离出来,不再归出资人所有,而是变为外在于出资者的股份资本即法人资本的权利。这种股份资本的权利存在于私人资本的互相联合之中,归属于企业法人所有,并取得了独立的存在和运行形式。从资本所有权属性来说,股份资本已经部分地改变了私人资本的性质,使个人资本“社会化”,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从而使资本突破了个人占有形式的局限,以更好地适应于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②股份公司实现了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
在股份公司中,由于资本的组织形式采取了公司制,因而过去由资本所有者个人局限的经营管理,现在由公司组织的一套社会化管理机构来承担,资本的所有权与资本的职能在公司组织里己经分离。在股份公司中,社会管理代替了个人管理,这说明资本的组织形式也已经走向了社会化。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使资本的集中找到了最好的组织方式。在股份公司中,大资本通过对股权的控制,可以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中小资本只能在股份公司中处于从属的地位。股份资本所实现的资本组织形式的社会化,使生产集中过程大大加快,并为垄断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