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精英循环(帕累托)

【答案】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不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2. 戏剧论(戈夫曼)

【答案】戏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用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因而,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种观点。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戏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目中创造印象,戈夫曼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称为“印象管理”。戏剧论认为,互动的一力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戏剧论强调了对互动情景的定义及人们互动行为的复杂性、随机变动性,加深了对互动现象的认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前台行为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他们的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3. 《社会分工论》

【答案】《社会分工论》是涂尔干的第一本重要的理论著作,其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劳动分工正名,寻找引发社会失范状态的真正原因。在该书中,涂尔干详细地分析了劳动分工产生的原因和引发的社会后果,他认为劳动分工的发展或工业社会的出现,既不像是孔德所说的那样是人类知识进步的结果,也不是像经济学家们所说的那样是人们长期以来不断追求劳动生产率或增加物质幸福的结果,而主要是由于“社会容量”(即人口的数量及关系)和“社会密度”(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所导致的人们之间生存竞争小断加剧的结果。

4. 心理还原论

【答案】心理还原论坚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一人的心理或行为一一是一种更高层级的现象,对它的研究可以用低层级事物(如原子、神经元、基因等)及其相关理论(如物理学、生理学、

生物学)来加以解释与说明。心理学还原论还可以分为本体论的还原论和方法论的还原论。5. 场域答: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对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制度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都是客观决定的。而决定这些位置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小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分配结构中,各种位置实际和潜在的处境; 另一方面是这些位置彼此之问的客观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场域:

①可以将场域设想为一个运作空间,场域的效果得以在其间发挥,并且由于这种效果的存在,任何与该空间有关的对象经历的一切事情都必须参照场域中的关系来理解,而不能仅凭研究对象的内在性质来解释。

②场域也是一个争夺的空间。场域中各种位置的占据者利用种种策略来保证或改善他们在场域中的位置,不断在场域中展开斗争。

③场域也包含一种投入。当一个人进入某个场域时,就同时进入了与场域相连的一套他本人很可能认识不到的前提预设。因此,一个场域是由身体和信念两部分组成的。对场域的理解还必须坚持一种关系主义的方法论。研究的对象可能是场域中的某一件事物或者某一个行动者,但是我们在研究的时候必须将所关涉的一切事情都纳入研究之中,并且不能够保持一种静态的观点。这样,对场域的理解和把握既是关系论的,又是整体论的、结构论的,并且还是过程论的。

5. 现代化

【答案】广义的“现代化”一词,被用来泛指人们正在经历的任何一个当前的时间阶段。狭义的“现代化”概念指的是十七八世纪(尤其是从工业革命以后)从欧洲起源,之后逐渐扩散到全球的、一种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

6. 潜功能

【答案】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些功能。默顿在“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此文被认为对推动功能主义的经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7. 社会调查研究

【答案】社会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8. 惯习

【答案】布迪厄用“惯习”来表述人类实践深层的社会结构与认知结构。实践过程中持久潜在的行为倾向系统就是惯习,它存在于实践者的身体和行为之中,构成了一种“实践感”,即是对实践的前认知把握。

二、简答题

9. 社会变迁有哪些原因?

【答案】(1)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①社会生产力是劳动者及其创造物一一劳动工具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社会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近代以来的新技术革命大大加快了社会变迁的步伐;

②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动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变动。

(2)社会变迁的另一个原因是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①社会物质需要是人们对生存与发展条件的追求。人们为实现自己一定的需要而从事有关的社会活动。当这些需要满足以后,这些需要本身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工具与活动,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会引起新的社会活动;

②代表新生产力的利益集团与那些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3)科学技术是导致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包括知识系统、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变化和研究规模、组织形式的变化等。但是,一些新的技术发明在刚开始采用之时,可能没有考虑到它们的长远影响,也没有计划如何面对这些影响,其后果是令人吃惊的。未来技术发展要有计划、有节制,要重视技术鉴定。

(4)社会变迁的再一个原因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①文化传播是指文化从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群体、另一个社会的过程。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新文化的传播;

②传统文化维护传统的社会秩序与面貌,新文化造就新的秩序与面貌。新文化包括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也包括新的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

③传播外来文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源泉。外来文化的渗入,会引起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5)意识形态的改变也是推动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6)人口状况的改变也是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①人口状况主要指人口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及流动;

②人口变动中的成员更替、代际交替过程对社会变迁也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7)外来入侵、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也是引起社会变迁的因素。

10.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 二者之间有何异同? 什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抽样? 什么情况下则应选用整群抽样?

【答案】(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②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