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875传热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判断题
1. 对于需要强化换热的换热面来说,当毕渥数
【答案】对
【解析】因为増加肋片加大了对流传热面积有利于减小总面积的热阻,但是肋片増加了固体的导热阻力。因而当毕渥数时,加肋片才有效。
2. 在顺流与逆流布置的换热器中,逆流布置的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总是大于顺流布置的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 )
【答案】对
【解析】在各种流动型式中,顺流和逆流可以看作是两种极端情况。在相同的进、出口温度条件下,逆流的平均温差最大,顺流的平均温差最小。
3. 只要材料的导热系数为常数,一维无限大平板内的温度沿热流的流向分布就为线性分布。( )
【答案】错
4. 强化辐射换热的措施有增加灰体的表面积, 黑度以及角系数。( )
【答案】对
【解析】对于两个漫灰表面组成的封闭腔的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量为:。由此可见, 通过增加黑体表面积、增加黑度以及角系数是强化辐射换热的措施。
5. 自然对流换热且流态为揣流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圆管水平放置和竖直放置其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相等。( )
【答案】对
时加肋片才有效。( )
二、简答题
6. 写出基尔霍夫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说明其含义及适用条件。 【答案】表明善于吸收的物体必善于发射,反之亦然。适用条件:实际物体与黑体投射辐射处于热平衡,或者为灰体。
7. 为什么用普朗特数
度?
【答案】普朗特数可以定性地判断流体外掠平板时的速度边界层和温度边界层的相对厚分子表征了流体由于分子运动而扩散动量的能力,这一能力越大,粘性的影响传递的越远,速度边界层越厚;分母则表征了热扩散的能力,因此,两者相比,基本上可以反映边界层的相对厚度。
8. 简述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
【答案】(1)对于普通玻璃、塑料薄膜、非对称的双原子气体及多元子气体等介质,可以透射可见光,但可以阻隔红外线。
(2)当可见光透射过这些介质后,被这些介质包围的固体吸收;
(3)另一方面,固体的温度相对较低,发出的辐射能绝大部分是红外线。
(4)红外线无法透过这些介质,使得被这些介质包围的固体的温度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
9. 有人认为,当非稳态导热过程经历时间很长时,采用诺谟图计算所得的结果是错误的。其理由是:诺谟图表明,物体中各点的过余温度的比值仅与几何位置及
看法?请说明其理由。
【答案】这种看法不正确,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物体中各点过余温度的比值不变,但各点温度的绝对值在无限接近。这与物体中各点温度趋近流体温度的事实并不矛盾。
10.蒸气中含有不凝结性气体,对膜状凝结换热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案】蒸气中含有不凝结性气体,会使得膜状凝结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大大减小。
原因:蒸气中含有不凝结性气体,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加,蒸气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同时蒸气分压力的下降,使相应的饱和温度下降,
减小了凝结的动力也使得凝结过程削弱。
11.大容器沸腾换热过程有哪几个主要的区域,并指出临界热流密度在什么情况下会对加热壁面造成损坏?
【答案】大容器沸腾换热过程有四个主要的区域,分别是:自然对流沸腾区、核态沸腾区、过渡沸腾区和膜态沸腾区。
由于到达临界热流密度后加热壁面温度的升高反而使热流密度下降,直至进入稳定膜态沸腾后换热热流密度才随热流密度的升高而再次増加,但此时加热壁面温度已相当高。这样,在控制热流密度的加热过程中,当加热热流密度高于临界热流密度后就会引起壁面温度的急剧升高,从而会造成加热壁面的损坏(如电加热、核反应堆燃料棒的加热过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避免沸腾换热的设备运行在临界热流密度附近。如果是控制加热壁面温度的加热过程就不会出现上述
有关,而与时间无关。但当时间趋于无限大时,物体中各点的温度应趋近流体温度,所以两者是有矛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
现象,也就不必控制临界热流密度。
12.何谓黑体、白体、透明体、灰体?
【答案】(1)黑体是指能全部吸收外来射线的物体;
(2)白体是指能全部反射外来射线的物体;
(3)透明体是指物体能被外来射线全部透射的物体;
(4)灰体是指物体的单色发射率不随波长而变化的物体。
13.有人对二维矩形物体中的稳态、无内热源、常物性的导热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矩形的一个边绝热,其余三个边均与温度为的流体发生对流换热,这样能预测温度场的解吗?
【答案】根据所给边界条件,可以判断该物体没有热流,所以物体各点温度均为tf 。
14“热对流”与“对流换热”是否为同一现象?试以实例说明.。对流换热是否属于基本的传热方式?
【答案】(1)热对流与对流换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不同现象。
(2)其区别为:①热对流是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之一,而对流换热不是传热的基本方式;②对流换热是导热和热对流这两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作用,由于流体质点间的紧密接触,热对流也同时伴随有导热现象;③对流换热必然具有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相对运动。
(3)工程中流体与温度不同的固体壁面因相对运动而发生的传热过程称为对流换热。
15.以任意位置两表面之间用角系数来计算辐射换热,这对物体表面做了哪些基本假设?
【答案】推导角系数的三条假设是:
; (1)换热表面为非凹表面(排除表面自身辐射换热的情况)
(2)换热表面为漫福射表面,即物体发射的定向辐射强度及反射的定向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
(3)物体表面的辐射物性均匀,即温度均匀,发射率及反射率均匀。
三、计算题
16.厚8mm 的瓷砖被堆放在室外货场上,并与-15℃的环境处于热平衡。此后,把它们搬入25℃的室内。为了加速升温过程,每块瓷砖被分散地搁在墙旁。设此时瓷砖两面与室内环境的表面传热系数为
时间?已知瓷砖的
等待时间又为多少?
【答案】
因此,可采用集总参数法求解该非稳态导热问题。
由 为防止瓷砖脆裂,需待其温度上升到10℃以上才可操作。问需等待多少
如瓷砖厚度增加1倍,其他条件不变,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