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文学与法政学院820文艺理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复调
【答案】复调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_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2. 文学社会学
【答案】文学社会学是指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文学从创作到消费是一个组织起来的社会文化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而浸润着社会思潮,反映着社会风貌,直接或间接地回答社会问题。因此,文学社会学是文学理论一种重要的形态,而且在所有的形态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3. 艺术形式
【答案】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总和。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
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4. 浪漫主义
【答案】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
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到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开始兴起。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态度、热烈奔放的情感力量、无拘无束的唤醒精神和奇特神秘的艺术色彩。
5. 大众文学
【答案】大众文学是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
6. 审美想象
【答案】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所具有的能使审美活动顺利展开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又称审美想象力。审美想象力是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一种审美能力。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主体的审美需要是审美活动能否产生的关键,而主体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审美想象力,是使审美活动顺利展开并实现主体审美理想的必要条件,审美想象具有情感性、创造性与规律性的特点。
7. 亚里士多德《诗学》
【答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的诗学文献,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理论巨著,讨论的对象主要是悲剧和史诗。亚里士多德把所有的学科分类为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和创制性科学,诗学属于其中的第三类。因此亚里士多德《诗学》着重于诗的创制,是对怎样创作悲剧和史诗的一种技术性论述。
8. 欲望升华说
【答案】欲望升华说是弗洛伊德关于艺术本质和审美本质的学说,该学说以精神分析学作为哲学基础。在弗洛伊德看来,尽管艺术活动是受本能欲望驱使的非理性的直觉活动,但艺术家能够在理智的控制下构建一个象征体系,使本能欲望及其引起的种种冲突以社会公认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艺术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在想象中得到能量的释放和升华,因而艺术品给人以美感。简言之,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和美根源于人的本能欲望,艺术美的本质在于对本能欲望的升华。
二、论述题
9. 什么是文学的内部研究,包括哪些方面,你认为哪一方面最为重要,请具体阐释。
【答案】(1)文学的内部研究
文学的内部研究是指研究文学文本本身,它以语言为中心,主要研究文学的内在特质,如语言、形式和文体。
文学是用语言、结构、形式和文体来表达社会、人生和文化的思考,而对文学作品文本以语言为中心的研究,是进行作品研究必不可少的一步。通过对文本的研究,进而能进一步研究文学作品与作者,文学作品与读者,文学作品与社会的关系,因而对文学的内部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是
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2)文学的内部研究的层面
文本的内部研究主要包括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和文学意蕴层面。
①文学言语层面是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②文学形象层面是读者在文学言语的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
③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无论文学形象层面还是文学意蕴层面,它们都是建立在文学言语层面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文学的内部研究中,文学言语层面最重要。
之所以说文学言语层面是文学内部研究最重要的一面,主要是因为文学言语层面除具备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具有内指性、心理蕴涵性、阻拒性三个特点,具体表现为:
①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
就文学活动而言,人们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艺术世界。艺术世界作为一个幻象的世界,它的逻辑与现实世界的逻辑是不同的。文学言语也不同于普通言语。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例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凉心”和“月是故乡明”等,明显地违反客观真实,但因它不是“外指性”的,而是内指性的,即指向诗中特定的情境,它所表达的重点已经不是客观实在事物,而是这些事物在人们内心世界即心理时间和心理空间里引起的体验,只要符合诗意逻辑中显现的人类体验的真实就行了,而不必再受外部世界的局限,所以它们是佳句。
②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涵性
人类的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运用它的指称功能。而且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普通言语越来越走向抽象,指称功能大大增强,而表现功能也因渐渐脱离实际语境、与人的情感生活的分离而受到削弱。相反,文学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涵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涵性。文学言语中的词语,如“花”、“鸟”、“春天”、“冬天”、“风”等。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但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和“鸟”,己被伤感的、悲戚的心情所浸染,人们仿佛可以拧出情感的汁液来。雪莱在《西风颂》中写道:“让预言的号角奏鸣! 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里出现的“冬天”、“春天”、“风”,都己被诗人那种希望、神往、憧憬的情绪浸泡过,与普通言语中的“冬天”、“春天”、“风”己大不相同,更富于心理蕴涵性了。
③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阴拒性”、“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用“上时巨性”、“陌生化”理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