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大学历史学院671文物鉴定基础之文物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平安帖

【答案】平安帖是东晋王羲之书写行书尺牍作品。《平安帖》,又称《修载帖》,与《何如帖》、《奉橘帖》两帖连为一纸,称“平安三帖”。今存墨迹本为唐代双钩摹搨,硬黄纸本,纵24.7厘米,4行27字,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另有绢本墨迹草书《平安帖》,为宋临摹本,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字。

2. 天龙山石窟

【答案】天龙山石窟是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石窟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的天龙山。从现存造像和《开皇石室铭》碑记考察,石窟创建于东魏末年,其后北齐、隋、唐相继开凿。洞窟开凿于东、西两峰山腰间,共有编号洞窟21个,以唐窟最多。东魏第2, 3窟为一组双窟,方形平面,覆斗顶,三壁三完式。北齐第1, 10, 16窟均有仿木式前廊,主室方形,三壁三完式。隋开皇四年的第8窟为中心柱窟,有仿木式前廊,中心柱四面开完。其余洞窟均为唐代所凿。石窑内采用圆雕法雕出佛像,华丽美观,世称“天龙山样式”。

3. 横阵墓地

【答案】横阵墓地是指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属于仰韶文化前期的墓地。人们共发现了8座普通合葬墓,1座单人葬墓,以及3座大坑套小坑的复式合葬墓。这3座复式合葬墓分别套掘5, 7, 3个小坑,每个小坑内埋人骨3~12具,合计92具,头向西,男女老幼皆有,均是以二次葬为主的多人合葬墓。这些合葬墓的随葬品有罐、尖底瓶、钵或盆等生活用具。学者根据复式墓推论当时社会有二级组织。原因在于大合葬坑中的死者不可能属于不同的氏族或胞族,而胞族组织并不普遍存在,那么只能是氏族,如此一来小合葬坑中的死者就应当属十家族的成员了。据此学者又推论当时的社会结构正处于原始共产制社会的子夜关头。

4. 景德镇瓷器

【答案】景德镇瓷器是中国古代名窑之一的景德镇窑所烧制的瓷器。该窑生产的瓷器色质如玉,得到宋真宗的赏识而取名景德镇,其白瓷是景德年间的贡品。这种白瓷实际上即景德镇窑所创烧的青白瓷。其胎薄、胎质洁白坚硬、釉面光亮、胎釉透明度高,具有晶莹碧透、色质如玉的外观效果。元代烧制出卵白釉色的枢府瓷和青花瓷。明清以后有了更大发展,以压倒优势冠盖于全国各瓷窑,并设立御器厂烧造官窑器供宫廷使用,烧造瓷器的釉色和品种也更加繁多。

5. 清明上河图

【答案】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著名风俗画作品。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厘米。画面详尽描绘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清明节时汴河两岸热闹繁华的市俗风情场面。画卷从汴梁郊外一直画到繁华街街,共描绘人物550余人,牲畜60多头,舟船10余只,房屋楼阁30多组,车轿20多辆等。各种行业及其人物俱全。此画卷构图精细周到,描绘细致入微; 以水墨勾线为主,朴实素雅。此卷后幅有金代以来张著、李东阳等13家题记,铃有“嘉庆御览之宝”等鉴藏印10余方。该画卷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也为北宋商业、城市等方面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此画真迹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6. 三角缘神兽镜

【答案】三角缘神兽镜是日本古坟时代前期古坟出土的一种铜镜。其缘部隆起甚高,断面呈三角形,镜背花纹是东王父(又称东王公)、西王母等神像和龙虎等兽形,三角缘神兽镜即以此而得名。分“舶载的”和“仿制的”两类。迄今已发现300余枚。全属大型镜,一般直径在20厘米以上。镜的纹样都属浮雕式,神像和兽形的数目各有不同,排列方式可分“求心式”和“同向式”两种,而以前者居多。从形制、花纹和铭文等看,三角缘神兽镜具有中国镜的基本特征,所以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由中国输入的“舶载镜”,制作年代约在汉末、魏晋之际。

7. 百炼钢

【答案】百炼钢是三国魏晋时所用的炼钢方法。此法采用反复加热折叠锻打的方式,以排除钢中夹杂物,减少残留夹杂物的尺寸,使得钢的组织致密,成分均匀,从而使各部位均保持合理含碳量的质量极高的钢。它鼎盛于魏晋时期,但唐宋之后,因灌钢工艺的发展等原因便有所减少。中国古代许多宝刀、宝剑都是用这种方法制成的。三国时期曹操有“百炼利器”五把; 孙权有三把宝刀,其中有一把就命名为“百炼”; 刘备令蒲元造宝刀五千把,上刻有“七十二炼”。

8. 文物鉴定

【答案】文物鉴定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识文物的年代、真伪、质地、用途、价值等,为文物研究或其他学科利用文物研究某一问题(或专门史)打下基础。同时,研究文物鉴定又是一门专门学问,文物鉴定学是文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9. 半坡遗址

【答案】半坡遗址是指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4800年一前4300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沪河东岸的半坡村。石兴邦于1954~1957年主持发掘。出土有石、骨、角、陶制工具。陶器以粗制和细泥的红色、红褐色陶为主。半坡类型的聚落呈不规则圆形,房屋和大部分窖穴、家畜圈栏以及小孩瓮葬群集中分布在聚落中心。墓葬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少数为二次葬、屈肢葬和俯身葬。该遗址的发掘,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的首次大规模的揭露,为复原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0.浮梁瓷局

【答案】浮梁瓷局是元朝廷于建国初期在景德镇设置的全国唯一的一所为皇室服务的瓷业管理机构,浮梁瓷局秩正九品,用于将各地俘虏来的制瓷工匠集中起来进行生产。这在客观上给工匠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了瓷业的发展。它设大使、副使各一员,主要掌烧造瓷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在其掌管下创烧了枢府釉瓷、青花、釉里红、蓝釉、蓝地自花、孔雀蓝釉瓷器等

二、简答题

11.文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答案】(1)文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

文物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它是以历史遗迹和遗物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换言之,文物学研究的是文化遗迹和遗物,即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这是它的根本特点。

研究文物,必须有实实在在的“物”作为基础。在研究中,首先要如实叙述(或描述)文物本身的情况,揭示它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进而研究和阐述它所反映的历史问题; 不能离开文物去说明历史间题以及揭示历史规律。

(2)文物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文物学研究是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文物的内容丰富,其研究必须得到有关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或者联合攻关,才能完成研究的各项任务。对于文物学的综合研究,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阐述历史问题,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性。因此,文物学研究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则呈现出相互交叉的关系。

文物学研究的范围极其宽广,内容极为丰富。要做好文物研究,特别是综合研究,需要有各方面的知识,不但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相当深厚的史料基础,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地理学、方志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目录学、文字学,乃至一些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知识和素养。只有具备这些学问,才能在对文物进行研究时,触类旁通,综合分析、研究,才能从文物所反映的各个侧面认识复杂的历史全部过程及深藏的内在的本质。因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文物学与其他学科形成了多重边缘关系,并与其他相近学科交叉形成了一些边缘学科。这些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对文物学科建设将是十分有益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继续分化,已经和将要形成与文物学交叉的学科,将发展成新的相关学科。它们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对于文物学的研究和建设,进一步发挥文物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12.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的性质差异。

【答案】(1)植物纤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根据纤维素在植物上生长的位置不同,又分成种子纤维(棉花)和茎纤维(如芒麻、大麻、黄麻、亚麻)耐碱不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