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粹派
,主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答案】国粹派是清末革命派中的一个派别。国粹派所说的“国粹”
的语言文学、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发行刊物有:《国粹学报》、《政艺通报》。基本主张是:①借助国粹宣传
,批判“君学”,反对帝制; ③从“国学”中寻找变革政体、排满革命、救亡图存; ②颂扬“国学”
,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立实行民主共和的根据; ④提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观”
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东西。
2. 《训政纲领》
【答案】《训政纲领》是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纲领性文件。训政时期统治权归国民党,政权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治权也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的“指导监督”下由国民政府行使,从而确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3. 反击右倾翻案风
【答案】反击右倾翻案风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开展的批判邓小平的运动。邓小平对各条战线的整顿,是对“文革”以来一些错误政策比较系统的纠正,是毛泽东不能容忍的。1975年9月底,毛泽东决定发动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人帮”污蔑邓小平在1975年主持的全面整顿工作和中央、国务院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是一股“右倾翻案风”,并借机进行篡党夺权活动。这使全国再度陷入混乱,把刚刚恢复和发展的国民经济再度推向停滞和倒退。
4. 皖南事变
【答案】皖南事变是指发生于民国30年(1941年)1月4日~1月14日,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在皖南事变中,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被俘或牺牲; 叶挺与国军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其副官刘厚总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的题词。
5. 中共八大
【答案】中共八大是指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国家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中共八大是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一次大会。它关于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以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的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6. 华北事变
【答案】华北事变是1935年继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的一连串侵略事件的统称。1935年6~7月,《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签订后,中国在河北和察哈尔的主权大部丧失。
,企图使冀、察、绥、鲁、晋五省脱离中国。日本帝国主义又策动汉奸制造“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10月,日本在河北省的香河指使汉奸暴动,占领县城。11月,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
,12月,国民党政府指派宋哲元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关于“华自治委员会”
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7. 改组派
【答案】改组派是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影响较大的一个政治反对派,全称为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主要发起人为陈公博、顾孟余等,标榜“恢复1924年国民党改组精神”。1928年会后,汪精卫集团在争夺南京国民政府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失败。5~6月,陈公博、顾孟余在上海创办《革命评论》、《前进》等杂志,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为号召,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1931年汪精卫宣布改组派解散。
8.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与印度、緬甸共同提出的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1954年6月,在周恩来和尼赫鲁发表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重申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接着,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也强调这一原则,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上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9. 整理党务案
【答案】整理党务案是1926年蒋介石提出,并在国民党二届二中会上通过的排斥共产党的决议案。主要内容有:①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②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 ③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等。陈独秀、张国熹等表示完全接受,右派势力在国民党中央占据了优势。
10.东北抗日联军
【答案】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纷纷建立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抗联的队伍包括杨靖宇率领的第一军、周保中率领的第二军、李兆麟担任总指挥的第三路军。东北抗联长期坚持东北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战。
二、论述题
1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对华政策。
【答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日矛盾尖锐,美国逐渐开始支持牵制了大量日本军力的中国政府,为国民党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具体如下:
(1)1941年5月下旬,美国国务卿致电中国外交部长,表示希望能同中国政府谈判并订立协定,取消一切有特殊性质的权利。
(2)1942年美国国务卿文告通知中国政府,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相关特权。此后,与中国重新签订新约,在重庆举行。
,交还(3)取消1901年在北京签订的协议书,“放弃在中国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之条约”
在中国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4)美国总统罗斯福出于对战时和战后国际战略的考虑,有意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1943年邀请中国参加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5)1943年,邀请蒋介石等商讨对日作战和远东战后和平问题,26日,中国参加开罗会议并签署了《开罗宣言》。
(6)1944年到1945年,邀请中国参加创建联合国的工作。
12.略述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答案】(1)华北事变的经过
①1935年4月,日本策划在华北五省自治,实行华北特殊化。日方挑起“河北事件”, “张
,先后与国民政府达成《何梅协定》,逼迫国民党势力撤出华北。 北事件”、《秦土协定》
,鼓动平津戍卫司令宋哲元实行“自治”,②10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鼓励华北自主案”“华
北自治运动”进入高潮阶段。
③11月,日军于山海关、古北口集结,以武力威胁宋哲元宣布自治; 多田骏飞济南,策动山东省府主席韩复集响应宋哲元。至此华北危机达到顶点。
④蒋介石派熊斌北上说服宋放弃自治,随后在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发表外交关系演说,并与日本驻华大使有吉明会谈,要求日方停止策动华北自治。
⑤12月11日,南京国民政府明令设置冀察政务委员会,由宋哲元任委员长,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日方仍不满意,继续策划自治,与国民政府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
(2)华北事变产生的影响
①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华北事变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作为其独霸亚洲,征服世界的战略基地的野心。
②华北事变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成为国共两党由对峙到联合的重要契机。 ③华北事变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④华北事变促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急剧分化,在对日政策上发生分歧,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亲美英派和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