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825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填空题
1. 14世纪在法国处于巅峰的音乐艺术被称为_____,与13世纪的_____相区别。
【答案】新艺术; 古艺术
【解析】1300~1450年的150年间,是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的阶段,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作“新艺术”时期。包括圣母院乐派在内的13世纪复调风格称为“古艺术”。新艺术与古艺术相区别。
2. 正歌剧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它严肃庄重,题材多来自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最早演出于贵族府邸,后逐步转移到公开歌剧院。诗人和剧作家梅塔斯塔济奥写作了27部正歌剧台本,将正歌剧的音乐形式固定为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的结构。巴罗克时期,重要的正歌剧作曲家有出生在意大利的_____和出生在德国的_____,18世纪中下叶,正歌剧走向衰落,莫扎特仍然写作了正歌剧作品《_____》。
【答案】斯卡拉第; 亨德尔; 狄托的仁慈
【解析】正歌剧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题材多取自古代神话、古罗马历史和宗教故事。梅塔斯塔济奥写的27部歌剧台本是正歌剧程式化的典型,。每部歌剧包含5幕巧场,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互相交替组成,意大利的斯卡拉第和德国的亨德尔是巴罗克时期重要的正歌剧作曲家。沃尔夫冈·莫扎特(1756~1791)在18世纪中下叶写作了整个剧作品《狄托的仁慈》。
3. 1834年,舒曼和他的老师维克共同创办了音乐评论杂志《_____》,舒曼是主要撰稿人,他热情赞扬柏辽兹等作曲家的才能,推荐肖邦和_____等崭露头角的新人。为了以不同身份和角度写作评论文章,舒曼拟用了不少笔名,主要有模仿让·保尔小说中的两个名字:_____和埃塞比乌斯,他们代表了舒曼性格中的不同侧面,频频出现于他的评论文章和音乐作品中。
【答案】新音乐; 勃拉姆斯; 弗洛列斯坦
【解析】舒曼(1810~1856)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
,1835~1844年独立编辑表人物之一。1834年与克尔诺、茨威格、维克等共同创办《新音乐杂志》
该杂志。作为评论家,热心赞扬柏辽兹(1803~1869)等作曲家,提倡肖邦、勃拉姆斯等新人。舒曼为了宣扬并捍卫自己的艺术观,创造出“大卫同盟”这个虚构的组织和它的成员,在他的“大卫同盟”中,把原型来自让·保尔小说的两个人物:热情奔放的弗洛列斯坦和充满幻想的埃塞比乌斯和(体现舒曼性格的两个方面)与萧邦、帕格尼尼、克拉拉等作为同盟的中坚人物。
4. 柴可夫斯基的室内乐作品中,《_____》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主题使用了动人的乌克兰民歌旋律,曾使列夫·托尔斯泰为之流泪。
【答案】第一弦乐四重奏
【解析】柴可夫斯基的室内乐作品《第一弦乐四重奏》中著名的“如歌的行板”采用他自己收集的民歌为主题,和声及织体均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个性。
5. 20世纪英国音乐复兴的重要作曲家有:写作了《谜语变奏曲》的埃尔加、以《绿袖子幻想曲》闻名的_____、创作了《行星组曲》的_____、被称为“英国的德彪西”的_____、以及歌剧《彼得·格兰姆斯》和《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的作者布里顿。
【答案】沃恩·威廉斯; 霍尔斯特; 戴留斯
【解析】20世纪英国音乐复兴的代表人物有埃尔加、沃恩·威廉斯、霍尔斯特、戴留斯和布里顿。埃尔加的代表作有《谜语变奏曲》; 沃恩·威廉斯的代表作有《绿袖子幻想曲》; 霍尔斯特的代表作有《行星组曲》; 戴留斯被称为“英国的德彪西”; 布里顿的代表作有歌剧《彼得·格兰姆斯》和《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等。
6. 中世纪德国恋诗歌手时代始于12世纪,14世纪以后,恋诗歌手的传统由工匠艺人名歌手所继承,他们的诗歌采用“巴尔形式”构成,即诗歌的结构为_____形式。
【答案】AAB
,歌唱这邺歌曲的歌手【解析】12世纪德国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在德国被称为“恋歌”
,歌词的开始两行建立在同一旋律的反被称为“恋诗歌手”。他们的诗歌采用AAB 的“巴尔形式”
,新的旋律(b )配上新的歌词,类似于副歌。 复(aa )
7. 格林卡根据普希金的同名叙事诗写作的神话歌剧_____创造了典型的俄罗斯风格。
【答案】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解析】格林卡的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样式。根据普希金同名诗剧创作,确立了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
8. 被誉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的是作曲家_____,他创作的歌剧《_____》和管弦乐幻想曲《_____》分别开创了俄罗斯民族歌剧和民族交响乐。
【答案】格林卡:伊凡·苏萨宁:卡马林斯卡娅
【解析】格林卡是第一个获得广泛声誉的俄国作曲家,对后来的俄罗斯音乐创作特别是对俄国浪漫乐派强力集团有重要影响,被誉为“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他创作的歌剧《伊凡·苏萨宁》是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 《卡马林斯卡娅》继承发展了俄罗斯民间器乐演奏的传统,又融合了格林卡掌握的专业技法,是对俄罗斯民歌作交响化处理的一种尝试,开创了俄罗斯的民族交响乐。
9. 弥撒的音乐部分分为常规的和专用的两种,常规弥撒是仪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包括慈悲经、_____、信经、圣哉经和_____五部分。
【答案】荣耀经; 羔羊经
【解析】弥撒产生于6世纪左右,在9~10世纪逐渐发展演化成一套比较定型的礼拜仪式。弥
撒仪式中的条目分为常规弥撒和专用弥撒:常规弥撒是仪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包括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五部分; 专用弥撒随年历的不同时节,每一条目的具体歌词内容发生变化。
10.斯特拉文斯基俄罗斯音乐时期的代表作为三部芭蕾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和《_____》; 他“新古典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920年创作的芭蕾舞剧《_____》,1951年创作的歌剧《_____》属于18世纪的“分曲”歌剧。
【答案】春之祭; 普尔切内拉; 浪子的历程
【解析】斯特拉文斯基是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俄罗斯风格时期以三部芭蕾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和《春之祭》为代表。新古典主义以斯特拉文斯基的第一部新古典主义芭蕾舞剧《普尔切内拉》的首演为标志。他的最后一部新古典主义作品,歌剧《浪子的历程》却返回到18世纪下半叶的歌剧,特别是莫扎特歌剧的传统,采用“分曲”结构,其宣叙调完全是不带伴奏的“干”宣叙调。
二、名词解释
11.抒情歌剧
【答案】19世纪法国歌剧种类。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常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写作,讲求真挚情感代表作有托马斯的《迷娘》、古诺的《浮士德》和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12.奥芬巴赫
19世纪法国轻歌剧的代表人物,【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一生创作轻歌剧近百首,
代表作《地狱中的奥菲欧》和《美丽的海伦》等。
13.十二音体系
【答案】20世纪组织音高的一种全新体系。在创作时,作曲家将一个八度内的12个半音排成一定的次序,称为“音列”,作为乐曲的旋律与和弦的基础。音列可以有4种基本形态:原型、逆行、倒影和逆行倒影,这4种音列形态可以转移到任何音高上,可集中或分散在一个声部或各个声部上使用。该体系形成于1921年,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及其弟子贝尔格和韦伯恩对“十二音体系”的付诸实践有很大贡献。
14.康索尔特
【答案】康索尔特(eonsort )开始是英国本土的一种室内乐形式的小型器乐合奏曲体裁,16世纪时人们以这种器乐形式为伴奏,加上了人声的独唱或重唱,采用格律诗歌作歌词,从而产生了世俗歌曲形式的康索尔特。代表人物是威廉. 伯德。
15.若斯坎·德·普雷
【答案】文艺复兴时期佛兰德乐派作曲家。创作数量较多,主要有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