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672中国美术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画像石

【答案】画像石是指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汉画像石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在艺术形式上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 “六齐”

【答案】“六齐”是中国古代冶炼青铜的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六齐”的出现表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对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己经有所认识。

3. 决澜社

【答案】“决澜社”是西洋画团体,1931年9月由庞薰某、倪贻德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组织过多次展览,1935年自行解散。决斓社是中国最早主张吸收西方现代艺术成果的、有宣言和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的起步具有开创意义。

4. 林风眠

【答案】林风眠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从事油画创作,后致力于中国现代绘画的探索,采用水墨、水彩、水粉在纸上作画,题材多样。其画“调和”中西而能和谐统一,风格独树一帜。

5. 《马踏匈奴》

【答案】马踏匈奴石刻是霍去病墓石刻纪念碑群雕的主体,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雄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荡的处理。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虽是技术的局限,但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厚重感。整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

6. 仰韶文化

【答案】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绳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仰韶文化分布范围广阔,延续时间长,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是中国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支主干,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最能代表仰韶文化的工艺水平的是制陶业,仰韶文化的彩陶器形与纹饰以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的彩陶艺术成就最为杰出。

二、简答题

7. 赵孟烦的绘画特色。

【答案】赵孟烦是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其绘画功力深厚,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他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南宋院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他又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认为“书画本来同”,将书法用笔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8. 浅析吴门四家的艺术追求与形式特征。

【答案】明代中叶,以史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吴门画派”,又称“吴派”,取代了浙派在画坛上的地位。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画家。沈周与文徵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两人皆为风雅名士,以诗文书画自娱,在抒写情怀上比元人更加自觉。“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则代表了吴门画家中另外一种类型。他俩均出身低微,以画为业,兼善多能,技术比较全面,艺术风格雅俗共赏。唐寅的代表作有《王蜀宫妓图》《秋风纨扇图》等。

9. 简述吴昌硕的艺术特色。

【答案】吴昌硕是中国近代画坛承先启后的一代艺术大师,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文人画之大成者,又是继赵之谦、任伯年、虚谷诸家之后的“海派”大家,即“后海派”领袖之一。其作品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吴昌硕先习篆刻、石鼓文,而后学画,他总是以篆描之法入画,用石鼓文的笔法作画,精心苦练,“生平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创造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自成一家,开拓了宽博厚朴的画风;

(2)诗、书、画、印一炉冶,是吴昌硕绘画艺术的理想,也是他绘画的重要特色;

(3)用笔深厚有力,富于书法的韵味,用墨浓淡干湿,各得其宜,传达出超乎形似的神韵;

(4)绘画布局喜欢对角倾斜构图,作画也往往从画幅中间落笔,使他的画作极具古意,同时又极具现代感;

(5)题材多为梅兰竹菊和蔬果,用色大胆,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

10.简要介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特点。

【答案】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以西安半坡村和临撞姜寨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1)造型以圆底或平底的盆较多,亦有小口长颈大腹壶、圆唇直口鼓腹罐。风格朴实厚重。

(2)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在一件器型上,装饰只占据器面的一小部分,纹样一般是自然形态的再现。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

(3)纹饰形象主要描绘了当时人们接触的动物,有奔跑的鹿、鱼纹、人面纹、蛙纹、鸟纹、猪纹以及由以上纹样两种或三种组合的纹样。也有一些单纯的任何纹样如折线纹、三角纹、网纹等。

三、论述题

11.宋代绘画繁荣兴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宋代绘画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巨大价值在于丰富艺术表现的手法,运用提炼精粹而纯熟的描绘技术,直接并间接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宋代绘画繁荣兴盛主要表现在:

(1)在绘画内容上,转向生活中的形象描写,注重真实的具体的描写,能够通过瞬间的景象,具体地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一定关系和在生活中的神情动态,当时汉族与外族间的关系在绘画中也得到了反映。表现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在宋代充分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有特别重要地位的体裁。

(2)在艺术技巧上,着重人物的精神状态及思想情绪的表现,着重山水花鸟的动人的美的意趣,围绕着阐明及突出主题的要求自由地而且灵活地组织画面,不受任何机械法则的支配,善于抓住对象外形特征进行提炼形象等等。宋代绘画艺术技巧的创造使中国绘画的样式特点逐渐形成,并日益增强了其从思想上及情感上影响人的力量。

(3)在作画群体上,宋代一些士大夫和统治阶级中人直接从事绘画活动,对十绘画艺术的繁荣和提高在某一阶段上也有促进的作用,他们对于笔墨诸因素的艺术效果的重视与有意识的追求,也使绘画艺术有了新的表现,并为绘画技术积累了新的经验。

(4)以院体画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繁荣,宫廷绘画的发展达到极盛。在宋代,宫廷绘画承载着宣传教化、笼络重臣、粉饰太平的主要功能。宫廷画家在艺术上必须附和帝王的审美趣味,因此,宫廷绘画的主要表现风格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 赋色浓艳,华贵富丽; 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宋徽宗赵佶为典型代表。

(5)以表现自然情感的文人画的兴起。科举制提高了整个官僚的文化水平。以科举进身的文人力图强调自己的文化英雄地位。将绘画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宋代不少文人士大夫将绘画看成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在绘画中以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等为题材,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反对过分拘泥于形似的描绘,艺术上主张宁和平淡,追求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