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765生物化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磷酸单酯键。
【答案】磷酸单酯键是单核苷酸分子中,核苷的戊糖与磷酸的羟基之间形成的磷酸酯键。
2. 类脂。
【答案】类脂是指除脂肪以外的其他脂类,包括磷脂类、固醇类等。
3. 有意义链。
【答案】有意义链又称编码链,是指双链DNA 中不进行转录的那一条DNA 链,该链的核苷酸序列与转录生成 的RNA 的序列一致(在RNA 中是以U 取代了DNA 中的T )。
4. 嘌呤核苷酸的补救途径(salvage purine nucleotide synthesis)。
【答案】嘌呤核苷酸的补救途径是指当从头合成途径受阻时,可以利用体内已有的嘌呤碱或嘌呤核苷合成嘌呤核苷酸,是更经济的合成方式。
5. 同义密码子。
【答案】同义密码子是指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6. 鞘憐脂(sphingomyelin )。
【答案】鞘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和磷酰胆碱(少数是磷酰乙醇胺)组成,主要存在于神经的髓鞘中。
二、简答题
7. 酶促反应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酶的反应有以下特点:
(1)具有一般催化剂的性质;
(2)具极高的催化效率;
(3)高度的专一性;
(4)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5)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6)酶促反应的序列酶促反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产物和底物各不相同;
(7)酶的抑制剂(enzyme inhibitors ),抑制酶的活性,或使酶分子本身受到破坏,但不引
起酶蛋白变性的化学物质;
(8)别构作用。
8. 有两种乳糖操纵子Z 基因的突变株:一种突变株(Z1)不能产生正常的β-半乳糖苷酶,但是透性酶和 转乙酰酶的合成并不受影响(在有乳糖无葡萄糖的情况下);另一种突变株(Z2)也丧失了合成正常的β-半乳糖 苷酶的能力,同时其他两种酶的合成减少了 30% (在有乳糖无葡萄糖的情况下)。试提出上述现象的分子机制。
【答案】在乳糖操纵子之中,Z 基因(β-半乳糖苷酶的基因)位于y 基因和A 基因(分别编码透性酶和转乙酰酶) 的上游,通常上游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到下游基因的表达,这就是所谓的极性突变(polar mutation)。然而并不是 所有形式的上游基因的突变都会影响到下游基因的表达。如果突变的形式是错义突变(missememutation )而不是无义突变(nonseme muta-tion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判定:突变株是一种移框而产生的错义突变,而突变株是因为提前产生了终止密码子可产生的无义突变。
9. 在标准条件下的反应:
已知:
(2)计算该反应的氧化还原电势差和标准自由能变化。
(3)约能合成多少【答案】(为结合态) 是电子受体。
反应能进行。
(2)该反应的氧化还原电势差
标准自由能变化
(3)约能合成
10.—种纯酶按质量算含亮氨酸1.65%和异亮氨酸2.48%,试计算其最低相对分子质量(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131)。
【答案】由于亮氨酸; 异亮氨酸
131—18=113。以亮氨酸为例计算有
:
对分子质量为:
11.为什么蛋白质在细胞中能保持相对稳定性?
【答案】蛋白质溶液的胶体性质使得蛋白质在细胞中能保持相对稳定性。
(1)蛋白质表面极性基团形成的水化膜。蛋白质有较大的表面积,对许多物质有吸附能力。
(1)确定哪个电对是电子供体,哪个电对是电子受体,确定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是电子供体; 因此该纯酶至少含有2个亮氨酸和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则该纯酶的最低相3个异亮氨酸;又因为这两种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131,故其相应残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多数球状蛋白表面分布有很多极性基团,亲水性强,易吸附水分子,形成水化层,使蛋白质溶于水,又可隔离蛋白,使其不易沉淀。一般每克蛋白质可吸附0.3~0.59水。
(2)蛋白质分子表面的可解离基团带相同电荷时,可与周围的反离子构成稳定的双电层,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非等电状态时,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蛋白质质点大小为1~lOOnm ,具有胶体溶液的通性(布朗运动,丁达尔现象,电泳,不能通过半透膜及吸附能力等),保证蛋白质不能自由通过细胞内的各种膜系统。
12.DNA 变性与降解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变性只涉及次级键的变化,是双链间螺旋被破坏,碱基间的氢键断裂;降解是指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三、论述题
13.说明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受到哪些物质的调控及这些调控的生理意义。
【答案】
磷酸果糖激酶受
酵解反应中最关键
的限速酶,糖酵解提供能量和生物合成的骨架。
和柠檬酸的大量存在使生物体对糖酵解过程需求降低,果糖-2,6-二磷酸受到葡萄糖、
磷酸果糖激酶2以及磷酸果糖磷酸酶2的调节。葡萄糖缺乏时,磷酸果糖磷酸酶2激活,磷酸果糖激酶2受到抑制,果糖-2,6-二磷酸减少、葡萄糖过剩时,磷酸果糖激酶2激活,磷酸果糖磷酸酶2受到抑制,糖酵解加速。 磷酸果糖激酶()是糖酵解反应中最关键的限速酶,该酶为别构酶。和柠檬酸是此酶
对的别构抑制剂。该酶所催化的反应需要ATP ,但随着酵解的进行,
此酶活性又有抑制作用。这是因为磷酸果糖激酶1有两个
较低,
只有高浓度的
抵消存在时,它才与
. 逐渐积累,高浓度的和柠檬酸抑制,被果糖-2,6-二磷酸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为糖结合位点,一个处于活性中心内,果糖-6-磷酸竞争别构结合部位,为磷酸化生成。作为底物与之结合;另一个位于活性中心外,为别构效应物结合的位点,此位点与A TP 的亲合力结合,从而使酶别构失活。和可与和果糖-2,6-
二磷酸是磷酸果糖激酶Ⅰ的别构激活剂。的作用是与一起取消6-二磷酸是由果糖-6-磷酸激酶催化,的抑制作用。果糖-2,由F-6-P 的
柠檬酸等对磷酸果糖激酶Ⅰ的别构抑制作用。磷酸果糖激
酶是一个双功能酶,它有两个分开的活性中心,一个具有激酶活性,另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 可催化切去的
为磷酸而产生
14.新陈代谢中所有的有机反应类型有哪些?请写出代谢途径中符合每种有机反应类型的反应式(用中文文字或结构式表示反应和产物均可)。
【答案】根据生物体在同化作用过程中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新陈代谢可以分为: (1)自养型。绿色植物直接从外界环境摄取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进行,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自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