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2003教育基本原理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比较教育学 考试科目:教育基本原理 研究方向:各方向
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理性主义道德哲学
2.元认知
3.现代教学
4.品德
5.格塞尔爬梯实验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现代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2.你怎样理解教学中现时生活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3.你怎样理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4.列举您读过的重要教育论著并对其中之一做简要评述。
三、论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
1.结合当今时代特点论述终身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2.结合时代特点评析当今教学改革运动。
3.试论述现代教育的社会文化基础。
参考答案
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比较教育学 考试科目:教育基本原理 研究方向:各方向
请将答案注明题号写在答题纸上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指一种哲学理念。在人性问题上持怎样的观点,往往会导致产生怎样的教育教学主张。诸如人性自然论者,坚持教育依循自然的法则;人性本善说,强调教育爱护引导的原则;人性本恶说,主张教育趋利避害的原则等等。而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开创者们,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是建立在对人的主体性本质观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如古代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人性问题的看法,没有囿于从性善性恶论来研究人性问题,而是从人的主体性出发分析人的本质的。与古典理性主义者苏格拉底、柏拉图思想一脉相承的是近代理性论者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笛卡尔是近代第一个把上帝的意识本质还原为人的意识的哲学家。在人的物质实体和心灵实体的关系上,笛卡尔更重视人的心灵实体,把思维、理性看成人的本质。现代的马克思主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统一了体现在人的主体性本质中的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的矛盾。
2.元认知:指近二十年来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包括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活动的内容则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如阅读中的元认知活动有:确定阅读目的、自我提问以检查阅读效果、若发现错误则纠正等;元认知的对象是内在的、抽象的认知过程或认知结果等;元认知的目的是监测认知活动的进展(即给主体提供有关进展的信息),并间接地促进这种进展;元认知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