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西大学商学院810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级差地租
【答案】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指生产条件较好的资本主义农场以地租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剩余利润,即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其来源是农业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由于耕地有限,优等地和中等地不能任意增加,为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还要同时耕种劣等地。获得平均利润是资本家在劣等地上投资的前提,劣等地生产率所决定的个别生产价格就成为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因生产率较高、单位产品成本价格较低,其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十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这此资本家经常获得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剩余利润。这种剩余利润通常以地租形式由租佃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级差地租有两种形式:因土地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等条件差别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 ; 因对土地追加投资生产率高低差别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I 。
2. 再生产周期
【答案】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亦称“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开始之间的时期。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危机是其起点和决定性阶段,主要特征是:生产猛烈下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能力和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经过危机获得暂时的强制的解决。在萧条阶段,生产停滞,商品销路呆滞,物价低下,资本家为了增强其竞争能力,并获得利润,除加强对工人剥削外,还开始进行固定资本更新。复苏阶段,指生产走出萧条阶段的低谷,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高涨阶段,生产水平增长超过前一周期的最高点,失业人数减少,社会消费增加,交易兴旺,物价上涨,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又不断加剧,导致新的危机爆发。
3. 所有制
【答案】所有制在本书中主要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是在生产中通过人与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分配的方式和性质。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
所有制决定着该社会的经济制度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及其实现形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到私有制,从一种形式的私有制到另一种形式的私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从一种形式的公有制到另一种形式的公有制,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化。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它有哪些形式?
【答案】(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形式如何,其实质都是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根据国家与垄断资本结合的不同情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可区分为以下四种: ①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典型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是一种最典型的、最深层次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是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国有企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新兴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一般工业部门中的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的建立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对私人企业的国有化; _是通过国家投资建立新企业。
②国私共有合营企业
国私共有合营企业是战后一个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国私合营企业是由国家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混合组成,股份所有权分属于国家和垄断组织。在国私共有垄断资本这种形式中,国家与垄断资本的结合是在一个企业的范围内实现的。
国私合营企业主要是通过三条途径建立起来的:一是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的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 二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立新的企业; 三是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有的企业。
③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的结合是指在企业外部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结合。这种结合的主体是私人垄断资本,因而它并不改变企业私人垄断的性质。但‘已却使私人垄断资本不再像一般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私人垄断资本那样单独运行,而是在与国有垄断资本结合中运动,从而受到国有垄断资本的调节。有以下几种类型: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为私人垄断企业提供了有保证的国家市场; 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津贴和补助,直接、间接地资助私人垄断企业; 国家通过社会福利开支,提高社会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为私人垄断企业创造市场条件。
④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来进行的,其中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信用政策等。国家通
过财政预算进行直接投资,建立企业,去干预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 宏观的货币信用政策是指由国家银行以扩大和缩小货币供应量或信贷为手段,影响利息率,从而影响投资、就业等,来调整社会经济,使经济得以稳定增长,从而摆脱和缓和经济危机。国家的微观管制是通过一整套法律规则,健全经济秩序来进行的。微观管制有三种类型:反托拉斯、公共事业管制及社会经济管制。
5. 对外贸易
【答案】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经济活动,是一个国家国内贸易向国际的延伸。从一个国家看这种交换活动,是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称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从国际范围来看的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交换对象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有形贸易、无形贸易和技术贸易。
6. 宏观调控
【答案】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模式,是既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导向性作用,实现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有经济政策、经济计划、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二、简答题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问的矛盾,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解决矛盾的难度更大、更为迫切。一方面,长期深受“三座大山”压榨的贫苦的中国人民,在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后,迫切要求提高生活水平,甩掉“一穷二白”的贫穷帽子; 另一方面,从旧中国继承过来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造成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经济,社会物质财富非常贫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两方面形成极大的反差,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主要社会矛盾必然更加突出。另外,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由于我国原有的生产力水平太低,而我国现代的生产力水平只能逐步提高,因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难度更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