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将EEG 与fMRI 结合起来的新一代成像仪器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EEG 是指高分辨率脑电图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但是空间分辨率较差。fMR1是指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是时间分辨率较差。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新一代成像仪器能做到优势互补,其结合之后具有如下特点:

(1)无创性。两种技术本身就是无创性的成像技术,将二者结合的新一代成像仪器,将仍然具有这一特性。

(2)同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可被用作实时观察大脑的动态过程。

(3)解决了有关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关联问题。把行为实验观察到的信息与脑功能成像得到的信息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理解。

2. 试分析公平与不公平对移情的影响。

【答案】Singer 等人(2006)进一步研究移情反应是怎样受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调节的,即怎样受公平与不公平的感受调节的。

(1)实验过程

①实验前的游戏

a. 游戏目的

通过连续重复的囚徒两难游戏,被试确定哪一个实验者同伙是公平的,哪一个是不公平的。 b. 游戏过程

采用囚徒两难游戏进行。每次游戏中只有两个人:被试A 和实验者同伙B. 实验者同伙有两个,分别扮演值得信赖的和不值得信赖的人。每次游戏中,被试与实验者同伙各有10元钱,如果A 信赖B. 而B 也信赖A , 那么,两个人都会大大增加钱数。游戏中,A 首先做出决定,如果A 信赖

B. 把10元钱都送给B ,按照游戏规则,此时A 给B 的10元钱将增加3倍变成40元,这样,B 就有50元。然后,B 可以选择返回较多的钱,如25元给A (诚实可信行为),也可以选择返回一点点钱,如1元钱(不诚实可信行为)。在第一种场合,两人各得25元,在第二种场合,B 得49元,而信赖B 的A 只得1元; 另一类游戏结果是,A 不信赖B , 不把钱给B ; B 当然也不信赖A ,不把钱给A. 这样,每人各有10元钱。

②实验

被试共32人,男女各半。

①对被试及两个实验者同伙的右手背施加低强度的电刺激(无痛条件)或高强度的电刺激(疼

痛条件)。通过镜子等实验设备,被试可以看到自己的手以及两个实验者同伙的手。

②实验指示图标告诉被试,高或低电刺激将要施加给谁,即施加给自己(自我)、公平的实验者同伙,或不公平的实验者同伙。在施加电刺激的同时扫描被试大脑。

③扫描完毕,被试回答移情量表中的问题,并对高低电刺激的强度作出等级判断,对两个实验者同伙的喜爱程度作出评定,以及对自己报复两个实验者同伙的欲望的强烈程度作出评定。

(3)实验结果

fMRI 显示,男女被试在看到公平的人疼痛时均激活了前扣带回和前脑. 鸟,但是,男被试在看到不公平的人疼痛时上述脑区的激活显著降低。这表明至少男性的移情反应是由评价别人的社会行为调节的。

(4)实验结论

公平与否的社会交往影响了人们情感联系的性质,即合作行为(彼此信赖)培育了这种联系(移情),而自私行为则危害这种联系。男性被试报复欲望评定得分与伏隔核(与奖励过程有关的脑区)的激活有显著相关。

3. 简述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答案】(1)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

自变量是引起行为变化的因素。研究的自变量必须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以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例,若各个刺激单位性质不稳定或者渗入其他性质的材料,那么实验就不能获得准确的量值。按照统计原理,刺激材料性质的恒定才能使得刺激的各个子单元可以互比或互换。除了刺激材料以外,其他的自变量还有:刺激呈现的速度、间隔时间的长短; 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离; 学习的遍数和时间等; 刺激作用的感觉通道或方式,实验材料的干扰条件; 实验研究要求回忆还是再认,或其他方式。

(2)记忆实验中的因变量

因变量是指受自变量影响的行为表现。传统记忆实验的因变量按照实验的内容和记忆过程的特点基本分为两大类:回忆类和再认类。回忆实验要求被试全部或部分再现先前所接受的刺激材料; 而在再认实验中,被试是面对再次呈现的刺激材料,进行有选择地同一再认。这两种记忆实验在程序上、内容编排上、难易程度上都有差异。因此,在记录因变量的方法上各有特点。回忆类实验的反应量值一般比较直接,例如记忆广度量,取绝对量就可说明问题。再认类实验的因变量大多数需要经过计算,相对而言是间接获得的。例如“节省分数”、“冉认分数”就是百分数。

(3)记忆实验中的控制变量

所谓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过程中会对因变量发生影响、应由实验者控制的因素和条件,对它控制得好坏是心理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个问题在高级心理过程的实验研究中表现更为突出。记忆实验中要求实施控制变量有的是外显的,有的却是内隐的。控制外显的主要是从构思实验开始,比如考虑刺激材料、呈现方式、实验环境、仪器性能、间隔时间、计量精度、感觉通道、样本大小、被试分布以及指导语等环节的编排准备等。但是实验中有一些无从确切把握的因素,包

括被试的动机、态度、情绪等社会性的额外变量,以及机体内部的变量,如饥饿、病症、疲劳等。心理研究者正在逐步地通过精心设计来控制一些干扰变量,使实验更好地进行。

4. 如果你曾开过止痛药缓解手术痛苦或牙痛,你可能经历痛(伤痛)或感觉与痛源定位能力的分离。把这和盲视及无觉察知觉联系起来。

【答案】(1)止痛药通常是通过化学物质来阻断神经间的信息传递,以此来达到比痛的目的。由于神经间的信息传递能力丧失,因此会导致痛或感觉与痛源定位能力的分离。

(2)无觉察知觉是指涉及无意识层面的知觉加工,盲视是著名的无觉察知觉现象,被韦斯克兰茨用来描述不承认有觉察知觉的病人在盲点(盲场)中的视觉能力。

(3)感觉与定位的分离与无觉察知觉的本质是相同的,二者都强调了对刺激的无意识。

5. 影响β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d' 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1)影响β的因素

①信号出现的概率。当信号出现的概率低时,被试不轻易回答说有信号,表明被试的判断标准高。当信号出现的概率高时,被试倾向于多说有信号,表明被试的判断标准低。即当信号不经常出现时,被试获得很强的感觉才说有信号; 而当信号频频发生时,被试获得轻微的感觉就说有信号了。

②奖惩办法。在信号出现的概率保持恒定的情形下,奖惩办法导致被试不同的动机水平,最后影响判断标准。当奖惩办法是鼓励多说信号时β偏低; 当奖惩办法是鼓励少说信号时β偏高。

(2)影响d' 的因素

①信号本身的强度。当信号本身的强度比较大时,人们容易觉察到,d' 就高,反之,当强度比较弱时,则不易觉察到,d' 就低。

②被试的感受性。每个人对相同刺激的反应存在差异,有些人感受性高,而有些人感受性低,因此感受性的高低也影响了被试的辨别力。

6. 讨论无意识的实验者偏差以及实验情境的要求特征问题。如何在实验情境中将这些问题的影响降至最小? 这些问题在各种研究中出现的概率相同吗?

【答案】(1)要求特征和实验者偏差是实验中研究者最容易忽视的两种偏差来源。实验者偏差是由实验者本人造成的偏差,是所有科学中一个潜在的普遍性问题。要求特征指被试在实验过程中,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总是以某种动机、态度来对待实验的,被试可能会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的现象。

(2)采用单盲实验或双盲实验可以将实验者偏差和要求特征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单盲实验指当被试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实验处理,或主试不知道被试所接受的实验处理的情况。对实验进行单盲,可以减小实验者偏差,而对被试进行单盲,则可以减少要求特征。当实验者和被试均不知道被试所接受的实验处理时,称为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既可以控制实验者偏差也可以控制要求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