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822社会保障理论之社会保障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安置保障
【答案】安置保障是以安置退出现役的军人就业或养老等为内容的一项制度安排,它主要面向军队专业干部、退伍义务兵和应由地方安置的离、退休军人,以及退役的伤残、病军人。安置保障的内容有:对军队转业干部与城镇退伍义务兵的就业安置; 军队离、退休军人的养老安置; 残疾军人的安置; 农业户口的退伍军人的回乡安置。
2. 储蓄医疗保障
【答案】储蓄医疗保障也称为强制储蓄医疗保险制度,是通过立法强制劳资双方或劳动者建立医疗保健储蓄账户(即个人账户)并用以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这种模式下的医疗保障,所筹集的医疗基金既不是强制性纳税,也不是强制性缴纳保险费,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纵向”筹资,是基于自我负责精神建立的一种制度。
3. 福利国家
【答案】福利国家是指对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带有全民福利象征模式的国家。福利国家理论由德国新历史学派(又称讲坛社会主义者)的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人提出。该学派强调国家的经济作用,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外,还有一个“文化和福利的目的”,主张由国家兴办一些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的生活。1912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福利国家”蓝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4. 法律援助
【答案】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是指国家以制度化、法律化的形式,在司法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他因素导致的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基本权利的社会弱者,通过减免法律服务费用,提供法律帮助等手段,实现其司法权益的一项法律保障。
5. 无过失赔偿
【答案】无过失赔偿原则又称严格责任或绝对责任原则,它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遇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无论企业或雇主是否有错,只要不是劳动者本人故意所为,均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无过失赔偿原则时工伤保险应遵循的首要原则。
6. 缴费确定制度
【答案】缴费确定模式是指结合未来的养老负担、基金的保值增值、通货膨胀率、企业的合理负担、现行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等因素,经过预测,确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缴费比例或标准,再根据这个缴费标准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并完全或部分地存入劳动者的个人账户,在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后,以其个人账户中的金额作为养老保险金或养老保险金的一部分,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收定支”。缴费确定模式维持的是长期内的纵向平衡,这种模式通常和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7. 社区
【答案】“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特定社会活动的活动区域,它一般为地域的、规模较小的基层社会共同体,我国目前所称的社区一般指街道,在农村则指乡、镇或自然村。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一定的地域要素、人日要素、组织体系、社区意识,以及相应的物质要素支持。
二、简答题
8. 养老保险的三种基本模式有哪些异同?
【答案】养老保险的三种基本模式有以下异同:
(1)养老保险的三种基本模式
由于各自的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历史传统各异,因此所采取的模式也不相同,在结构和理论依据上各具特点。从发展的历史看,世界上实行养老保险的国家和地区除了部分单纯以储蓄为养老保险金的唯一来源的以外,比较完整地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模式,即自保公助型、福利国家型和国家保险型。
(2)养老保险三种基本模式的异同
①自保公助型
自保公助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较雄厚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起源于1889年伸斯麦政府的养老保险制度,后来为美国、日本所仿效,这种类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强调养老主要是个人的事,因此应以自保为主,国家予以资助。
这种模式不同于其他两种模式之处在于:政府通过有关的立法,作为实施的依据; 这种保险为强制性保险,个人交纳养老保险费,同时企业主也为雇员缴纳养老保险费,政府依法拨款予以补助; 保险基金来源多元化,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小,有较强的基础后盾。
②福利国家型的养老保险制度
福利国家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经济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实行的,起源于英国,后为瑞典等国所发展,是“福利国家”借助于财经政策的调节作用,实行普遍养老金制度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这种制度的还有英联邦的部分国家和地区。
这种模式不同于其他两种模式之处在于:把养老保险作为福利政策的一项主要内容,依法管理,并设有主管的专门法院,监督执行; 强调待遇享受的普遍性和“人道主义”,除普遍养老金发放的对象为所有老年人外,退休人员还享受与收入相关的年金; 用于普遍养老金的支出来源于一般税收,基本由国家和企业负担,个人不交纳或交纳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③国家保险型的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保险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模式由原苏联首创,以前东欧各国、蒙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我国基本上采用这种制度。
这种模式不同于其他两种模式之处在于:国家宪法把以养老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确定为国家制度; 退休金支出全部由国家和企业承担,个人不交纳养老保险费; 工会组织参与决策与管理,一方面劳动者通过人民代表机构对社会保障施加影响; 另一方面,工会从基层工会到中央理事会,都参加养老保险的实施与管理。
9. 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答案】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其理由如下:
(1)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一种孤立的制度安排,它在实践中与本国的社会经济基础、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的综合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并与其他社会经济政策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着坚实的物质支持和环境支持;
②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又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维系与促进机制,并对其他社会政策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鉴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性质,对于社会保障制度责任主体的讨论实质上是关于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争论,这种争论集中表现于两种相反观点的对立,即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
①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实践已经表明,政府不是万能的,市场同样不是万能的。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假设和“看不见的手”的概念,提倡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随后的李嘉图、马歇尔等丰富和完善了这一理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理论受到了挑战,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危机彻底打破了市场万能论,也粉碎了市场自动均衡理论,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生。
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以及市场不可能自动地解决好公平问题,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平等、共享的目标,表明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控; 而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又使市场有参与的必要性。因此,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它们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向选择关系,而是在双方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选择和协调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交易成本最小化。
②“社会保障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问题,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相信政府或相信市场的问题。”不过,从各国的社会保障立法来看,都是将社会保障视为国家的责任,政府是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
a. 政府应该推动立法机构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使社会保障能够在法制化的框架下